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 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引发了国人对海防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铃深处》材料二:清政府收复台湾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引发了国人对海防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关闭了其它对外贸易港口,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海国图志》是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考订、扩编而成的。《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被奉为“海防宝鉴”。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
(3)材料三中《海国图志》的编著者是谁?他在该书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答案
(1)表达了他“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2)闭关锁国政策。 在一定程度了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取到了自卫作用。
(3)魏源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或: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用以抵御外国的侵略。
解析
本题要概括材料的意思,也可以借用所学知识,加以结合,功绩考查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二意思,可知是闭关锁国,注意是积极作用。考查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核心考点
试题【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引发了国人对海防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铃深处》材料二:清政府收复台湾后,】;主要考察你对西方传教士的东来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戚继光抗楼”、“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牌坊,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如图的“独钓中原”牌坊位于重庆
A.大足B.潼南
C.万州D.合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这短话描述的是某一次航海时的情景,它是   【   】
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受哲伦环球航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材料二:(美国)在处理中国问题之时,首要的目标是:(一)防止任何外部国家或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二)坚持门户开放,而且是在超出对这个词的一般理解的更广泛的意义上。
——(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大国海权》
材料三:香港《明报》日前刊出社论说,最近,在南海,菲律宾借与美国联合军演之际,派战舰到中沙群岛海域袭扰中国渔船,并与中国海监、渔政船僵持逾10天;另一方面,日本极右翼的东京都知事提出要买下钓鱼岛及其附属群岛,再度挑起日本人对钓鱼岛主权的鼓噪。
——中新网4月24日电
(1)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海洋之路。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1分)郑和下西洋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2分)
(2)随着海防危机的严重,近代中国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请列出洋务运动中的举措来证明这一观点。(2分)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使中国的海洋之路蒙上了“屈辱”?(1分)
(3)20世纪20年代,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利益,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1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上美国是如何损害中国主权的?(2分)
(4)针对材料三中南海及钓鱼岛主权之争问题,有人认为应和平解决,也有人主张武力出击。你认为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请说明理由。(2分)
(5)请你就当今我国如何加强海防提出一条建议。(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
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