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陈胜吴广起义 > 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1)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思想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唐朝时谱写团结佳话的女性是谁?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思想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唐朝时谱写团结佳话的女性是谁?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谁?(3分)
(3)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了哪些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3分)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试举出两个史实加以说明。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有哪些?(4分)
答案
(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焚书坑儒
(2)文成公主(或金城公主);唐太宗
(3)明朝戚继光抗倭;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答出2点即可)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
(5)史实: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答出2点即可)
途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武力解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民族关系,(1)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经济和思想的措施,答出课本中的即可。(2)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中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还有文成公主入藏(3)根据课本写出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民族关系上的历史活动即可。(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西藏和平解放,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5)考查台湾地区在历史上的事实,根据所学答出即可。目前为止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考查祖国统一的问题。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1)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思想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唐朝时谱写团结佳话的女性是谁?由】;主要考察你对陈胜吴广起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以下古代官员中,直接负责监察工作的有(   )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刺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4分)
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4分)
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1分)这条商路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们的统治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地方推行
① 。经济和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全盛时期。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民族关系上,两次派  ② 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材料三: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关系上,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各民族“和同为一家”。……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③”。
(1) 请将上述三则材料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3分)①②③
(2) 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在对待哪一问题的态度上却截然相反?(2分)
(3) 材料三中“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请写出一例史实。(1分)
(4) 综上所述,秦、汉、唐三朝的统一离不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励精图治,而统一又为三朝文化的昌盛、辉煌奠定了基础。请写出一例唐朝的世界艺术宝库。(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电视剧《大秦帝国》述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统一天下,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下列人物最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A.秦孝公B.商鞅C.嬴政D.董仲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