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2分)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分)
(3)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2分)
答案
(1)商鞅或公孙鞅;秦国
(2)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一点1分,共3分)
(3)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倡导改革。(2分,言之成理即可)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1分,言之成理即可)
(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再答出其他的答案,亦可酌情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商鞅,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等。
(3)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我们应该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倡导改革。从商鞅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4)这场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评:关于商鞅变法,学生还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时间是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是秦孝公,内容的作用:奖励生产实现了秦国的富强;奖励军功大大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主要考察你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A.李愧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改革D.商鞅变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几句话说的是哪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功能?
A.大禹治水B.三峡水利工程
C.都江堰水利工程D.长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至少写出4点)
(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在春秋五霸中,哪一位国君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2分)他是重用谁进行改革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在沙石冲积很深的河床上,中流作堰十分艰难。李冰在群众的帮助下,用竹篓装满鹅卵石,再连成数丈一段,投入江心,一层层垒叠起来,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汹涌澎湃的岷江水,依从人的意志,一分为二,进入内外二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这个工程”指的是哪一工程?(2分)
(2)依据材料,这个工程有什么作用?(写出两点,每小点2分)
(3)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工程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写出三点,每小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