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6分)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4分)
(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6分)
(2)北魏孝文帝;(2分)目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2分)
(3)法家;韩非(4分)
(4)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这是指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根据材料中的“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其作用是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根据材料二中的“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可以推断出其中所指的皇帝是指北魏孝文帝。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法家的思想主张,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
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主要考察你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灵渠B.郑国渠
C.都江堰D.飞沙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作战武器锋利先进B.奖励军功赐给田宅和爵位
C.战略战术运用得当D.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他们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大运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