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1)贝壳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实验】(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答案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______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的______溶液______猜想成立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
高温
.
CaO+CO2↑;
(2)过滤可以将不溶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Ⅰ是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B和溶液分离;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
【探究与验证】
甲的猜想中只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乙的猜想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碳酸钠与酸反应可生成气体;根据乙操作所出现的现象和结论可知,乙加入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丙的猜想是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其猜想成立,说明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而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1)CaCO3
高温
.
CaO+CO2↑;(2)漏斗;(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4)
核心考点
试题【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1)贝壳高】;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的化学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稀盐酸(合理均可)
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成立
图是某化工厂生产烧碱的工业流程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X物质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______(写化学式).
(4)滤液D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______.
已知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aCO3→Ca(OH)2B.NH3→(NH42SO4
C.Cu→Cu2(OH)2CO3D.CO2→O2
如图,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白气”是指(  )
A.水汽化形成的B.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铁汽化形成的D.铁和水反应生成的

氨气是一种显碱性的气体.为了证明氨气是跟氢气一样(加热时)具有还原性的一种气体,实验装置如下图:

将氨气通入装有某种黑色粉末的玻璃管(A)中,加热,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粉末时,U形管(B)中的固体变成蓝色,同时集气瓶(C)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X.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前实验后
黑色粉末+玻璃管65.6g59.2g
无水硫酸铜+U形管100.8g108.0g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①石蜡→炭黑②熟石灰→烧碱③碳酸氢铵→氨气④小苏打→二氧化碳.
A.②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