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盐的化学性质 > 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6.9g放入93.1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6.9g放入93.1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4.9 g
B.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 g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D.6.9 g混合物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58%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4.9%=4.9g,故A说法正确;
B、设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H2SO4+2NaOH═Na2SO4 +2H2O
98     80    142
4.9g   x      y

解得:x=4g   y=7.1g
所以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6.9g﹣4g=2.9g
反应后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7.1g+2.9g=10g故B说法正确;
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C说法不正确;
D、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58%,故D说法正确.
核心考点
试题【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6.9g放入93.1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主要考察你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总结方法比学习知识还重要,下图是探究氨分子运动和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的两个实验:
 
 在不同PH溶液中浸过后
PH="1"
 PH=4
PH="7"
 PH=10
 PH=13
头发外观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黄
 黄、无光泽
头发强度
 不易断
 不易断
 不易断
 易断
 极脆
对比后你发现两者设计上有共同之处,利用的科学方法都是     法,在你学过的化学实验中,类似这样的实验设计方法有许多,请你再举一例(答实验名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老师看同学们玩沙漏后,给同学们做了有趣的“水漏”实验(如图),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用长短不同的两个玻璃管连接,下方锥形瓶中有足量的几粒白磷,水温50℃,实验时将甲装置倒置变成乙,当乙装置中的水漏完后,用铁夹夹紧胶管后拔开下端变成丙,试回答:

(1)乙实验看到上部锥形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甲和乙的实验探究的化学知识是               
(2)若乙实验能成功,丙实验就能形成喷泉,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丙中进入上方锥形瓶的水最多不超过锥形瓶容积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锌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片反应
D.浓溶液加水稀释变成稀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韦应物在《观田家诗》中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诗中农民耕种使用的一些工具是由铁合金制成,主要利用其具有 硬度大 的物理性质.“微雨”中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                          ,农民种植的玉米给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施用一定量的钾肥.钾肥的作用为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就是利用硝酸钾在点燃条件下与木炭、硫磺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同时产生硫化钾(K2S),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教师设计了如图趣味装置,用放大镜汇聚光后,引燃白磷,白磷燃烧停止后,立即将硝酸铵加入试管中的水里,待固体消失后,继续观察.请回答:

(1)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