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电解水实验 >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与试管a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极”或“负极”),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试管a、b...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试管a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极”或“负极”),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试管a、b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纯净物,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_____,而原子______.
②水的摩尔质量为______,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③列出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④3.01×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36g水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含______个氧原子.
答案
①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之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成氧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填:负;氢气;2:1;氢元素和氧元素;可分;不可分.
②水的化学式是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所以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则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故填:18g/mol;2:1.
③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2
1×2+16×1
×100%.
④1mol水分子的个数为:6.02×1023,3.01×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3.01×1024÷6.02×1023=5mol;
36g水的物质的量为:
36g
18g/mol
=2mol;
36g水中氧原子的个数为:6.02×1023×2=1.204×1024
故填:5;2;1.204×1024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与试管a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极”或“负极”),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试管a、b】;主要考察你对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a试管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电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有(写微粒名称)______;
④该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Ⅰ.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Ⅱ.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直流电源分解水时,其结果为(  )
A.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B.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
C.正极的气体与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如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如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通过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剩余的主要为______,这种气体常用作______.实验中往往会出现水进入瓶中的体积明显小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如图3碳的燃烧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文字表达式______.
(4)如图铁丝的燃烧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正极产生______,它能______,负极产生______,它能______,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解水实验.
实验原理:(写符号表达式)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
实验现象:接通电源后,两电极上产生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即______)
气体的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证明是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点燃时能______,火焰呈______色,证明是______.
实验结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因此水是一种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注意事项:做电解水实验时,水中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目的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