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齐桓公出猎...
题目
齐桓公出猎

提问时间:2021-04-01

答案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答案:(1)命名 (2)养 (3)确实(或:真) (4)使……正(或:整理好)
本题考词义解释.词义的解释,一是靠平时积累,掌握常用虚词、实词的基本义项和用法(包括活用),二是靠基本的语法分析,弄清某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1)中的“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动词,是“命名”之意.(2)小题中的“畜”是通假字,同“蓄”,是“饲养、养”的意思.(3)“诚”,确实、的确的意思.(4)“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答案:B
本题考词的用法辨析.解这类题主要靠语法分析,当然也要有基本积累.B项“何为以公名之”是个疑问句,有宾语前置的现象,所以选定B项.A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B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为“因为”;C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是”;D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作、为”:A C D中的“为”都是动词.B项“为”是介词,因为.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答案: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答案: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第(1)句中“使”应解释为”假使”;“在上”指主持政权;“为理”指做法官;“安”表疑问,译为“怎么”.第(2)句“见”译为“被”,“暴”译为“欺负”,“与”译为“给”.把古文句子译为现代文,必须译准关键词,补出重要省略成分,理顺特殊句式,并使文句通畅.(1) 中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的通顺;(2)中重点词:“见”“暴”“与”,兼顾被动句.这两句话都要翻译为假设关系复句.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答案:C
桓公以为愚公是愚者,有“桓公曰:‘公诚愚矣!’”为证.管仲不认为他是愚者,有“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为证.本题考理解判断.解这类题目,应当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语句.从此题来看,应当选择C项.本题A项陈述显然错误:桓公并没有听懂愚公的真正意思,而管仲则理解他是对社会不满而故作愚语.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 ,“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 .(2分)
答案:狱讼之不正 完善法制
“请退而修政”是紧接“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因此“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狱讼之不正”现象的存在.“修政”的内容也当然是指法制建设.本题考理解归纳.此题答案要从文中提炼、推论出来.题目问的是管仲,当然到他的话中去找答案.从文中可知老人所“知”的,就是管仲所忧的,即“狱讼之不公”;“修”就是要变“不公”为“公”.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