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初一的语文语法知识有哪些?...
题目
初一的语文语法知识有哪些?

提问时间:2021-03-14

答案
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