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寓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揭示寓意...
题目
寓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揭示寓意

提问时间:2021-03-02

答案
寓言将深刻的生活哲理蕴含于简短生动精彩的故事之中,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由于小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和受到思维水平的局限.往往不容易从具体情节和形象中去准确理解、概括寓意,因此,在寓意教学中寓意的揭示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们应根据寓言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引导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度,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情感,悟出道理.
在小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常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而寓言的寓意,是作者凭借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观点,艺术形象本身,无论是人物或人格化的动物,往往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体现出鲜明的褒贬态度.如《狼和小羊》中狼的蛮横无理,小羊的善良幼稚;《狐假虎威》中,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掩耳盗铃》中盗铃者的自欺欺人,等等,这些故事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在学生感知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情感的深刻体验中加深对艺术形象内涵的理解.小学生一旦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故事中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就会在主观评价中辨识其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为寓意的揭示打下基础.要使学生悟出道理,关键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为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披文入情,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信息.例如《狼和小羊》一课,狼和小羊性格特征鲜明,作者的爱憎情感分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能表现狼的狡猾凶恶本性,故意找碴、气冲冲、大声喊道,小羊温和、可怜等词语 ,细加品味,指导学生加强情感朗读、表情复述、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深入角色之中,体会艺术形象的情感内涵.由此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由此及彼
从表现手法来看,寓言更多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方法和手段,说古比今,以小言大,借物喻人.但小学生往往不理解寓言讽喻的对象并非限于艺术形象本身,而是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某类现象.因而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不能脱离直观形象,仅停留在对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理解上,出现就事论事的倾向.例如学生读《坐井观天》后,得出青蛙应当跳出井口去看看,就不会弄错了这样的认识,未能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为突破小学生知识和思维水平的局限,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清寓言的写作特点,使他们明白寓言的针砭所指,讽喻所在.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类比联想,列举一些与故事相类似的实际例子,引导他们分析寓言故事和生活实例相类似之处,然后归纳和概括其中的道理,从而理解寓意.如《亡羊补牢》一课,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亡羊补牢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生活里是很多的.叫学生们想一想:你有没有犯过错误?犯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又怎样?这类事情跟亡羊补牢的故事有哪些相类似的地方?我们应该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通过举一反三的发散思考,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就可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推因求果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寓言故事所反映的现象,所提示的道理,也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引导他们或推因求果,或溯果寻因,就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准确理解寓意,而且也教会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想法 做法 后果助 揠 枯使学生明确揠苗者的想法,做法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领悟经验教训:做事不能光凭主观愿望,若急于求成,一味蛮干,结果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
四、铺设台阶
在寓意的提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为学生铺设思维的台阶,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形象思维的过度,将感情认识上升到理发认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概括出寓意 .
例如《守猪待兔》,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和组织教学,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概括寓意:
这们的概括,正体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