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材料题问题(关于宋朝的)...
题目
历史材料题问题(关于宋朝的)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工尊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夫六国于秦皆诸侯,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佑集》
1.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2.材料一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那哪个少数民主的政权?
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个朝代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
5.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提问时间:2020-12-23

答案
1 岁币,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始于“澶渊之盟”
2宋真宗赵恒,北朝指辽
3盟约《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宋真宗在主战派宰相寇准的主张下御驾亲征,士气大振的宋军射死辽军主将扭转战局.于是宋辽双方达成了和议,签订了盟约.评述: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北宋,战国(六国企图贿赂秦而抵其攻势,但最终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5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联系: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兵压境,直逼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汴京开封.于是,宋与辽签定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材料一所提到的盟约.到了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第二年(1043年),西夏也来要,又是赐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付之东流.苏洵对此痛心疾首,他借古喻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对当权者进行规劝,希望其改弦易辙,增强国力,与敌斗争.这就是材料二的目的.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