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怎样理解?其中“致”是什么意思?...
题目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怎样理解?其中“致”是什么意思?

提问时间:2020-10-30

答案
  这类话题我不敢乱答,还是百度了下,百科中给出的答案比较完整.
  答案如下· 致良知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   -《王阳明大传》 周月亮 著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