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苏轼的《定风波》如何将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有机融合到一起?...
题目
苏轼的《定风波》如何将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有机融合到一起?

提问时间:2020-10-01

答案
  一、履险如夷 词境旷达
  词的上片暴雨骤至,穿林打叶,词人却用“莫听”、“何妨吟啸且徐行”来写自己的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的超然态度,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呼应.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更为惊人之笔,词人似写眼前景,实说心中事.当年东坡随父亲老洵和弟弟子由沿长江东下,是抱着一腔赈世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的.然而江湖险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粉碎了词人的梦,他由宰相贬为团练副使.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让词人尝尽了人世的艰辛.不过,这样的生活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他习惯了来自各方的打击和挫折.不惊恐不退缩,坦然处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形象地刻画出了苏轼的气度、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出旷达豪放的风格.
  二、乐忧两忘 韵味无穷
  词的下片,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待“料峭春风吹酒醒”觉得“微冷”时,看到的是“山头斜照却相迎”.刚觉微冷,忽已斜阳当头.造化弄人如此,可见祸福难凭,不如听其自然.“回首向来萧洒处”,看看刚才遇雨的地方,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既回应上片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表现了词人一贯的气质,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对“我”来说都无所谓,如同佛家参禅,字字机锋:本无风雨,何来晴明?利害得失,正可一并泯灭.留给人无限回味的余地.而借自然风雨象征政治风雨,更给人以多方面的联想,大大增强了词的韵味.
  途中遇雨实为常事,可词人却能于此寻常事故中写出其平生学养.看似字字写自然之景,实则句句寓人生哲理.词人履险如夷,乐忧两忘之胸怀气度穿越岁月的风沙令人赞佩,词的境界也为之阔大.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