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的赏析...
题目
《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的赏析

提问时间:2020-07-16

答案
  望江南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渔家傲秋思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破阵子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作鉴赏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