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1、本诗给我们留下三个成语,它们分别是...
题目
1、本诗给我们留下三个成语,它们分别是
(1)—— (2)—— (3)——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木兰在叹息什么?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第五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操?
5、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6、详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在表现什么?
7、“天子”与“可汗”在表意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8、《木兰诗》的结尾,该如何理解?

提问时间:2020-05-07

答案
1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解释: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
解释: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难辨雌雄】
解释:分不出是男是女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安能辨我是雌雄?”
2 叹息父亲年迈,却还要奔赴战场,为父担心,也同时为后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做了铺垫
3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4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4 借代,表现了她不贪图荣华富贵,要与家人团聚,向往和平生活的品质
5段无互文
5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渲染了战争时期军队紧张的节奏气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渲染了金戈铁马,铁马冰河的军旅生活,想像一下,夜里,冷气传到了刀剑上,兵器和盔甲的闪光互相照映.更衬托出一个女子在军旅生涯中的无畏,英姿勃发.通过这四句,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精湛武艺和凛凛威风,以及为了保卫家乡的斗志.1):北方的寒气,战地生活的艰苦,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强,将士们的英武风姿.
(2):描写空旷、孤独的征途,描写木兰出征,行军之快捷以及离家之后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描写声音,也更衬托出这种情感.
6 不贪图功名,有儿女情长,表明了木兰爱父母,牵念家人.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7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 .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
1、拓跋珪,为要表示不是隶属于西晋的,便在公元386年改国号叫“大魏”,史称“北魏”,不再称王而称皇帝,不再称单于而称“可汗”了.391年大魏的皇帝拓跋珪不得不征调大批军队出征柔然.《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正是说的这一件事.)《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2、当我们在历史也看到少数民族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所以说明”可汗“这个外来词当时已经被使用.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诗歌.当时有个特点,由于汉族和北方民族的融合.汉族的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其原身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可见当时的汉族口语受的影响.所以少数民族“可汗”和“皇帝”等叫法在民间已有所模糊.而中国诗歌有个特点即使得同一种表达的多样化,这就使诗中的天子出现了不同的叫法.
8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结尾收束全篇,以兔比人来说明木兰从军女扮男装不被人识破的原因,使文章前后照应,更加连贯.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