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问答问题。材料1           2003—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投资构成注:2003年~2006年,广东省高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1           2003—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投资构成

注:2003年~2006年,广东省高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年增长幅度”庭。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财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屋、车辆、收入。
材料2           2003-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人(单位:元)

材料3              2003-2006年广东省人均GDP情况

注:由于申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股民人数和新开户人数都急剧地增加,股票交易量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景象,2006年人均购买有价证券投资额较上年猛增52倍。
问题:(1)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l、材料2与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
(3)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人?
答案
(1)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居民人均投资额逐年增加,尤其在2006年,购买有价证券的投资额急剧增长,广东城镇居民的投资渠道趋向多样化。材料2反映了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逐年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全国前列。但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不利于社会公平。
(2)广东省居民投资额的逐年增长,居民入均财产性收人逐年增长。是建立在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GDP稳步提高基础上的。     
(3)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②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③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拓宽投资渠道。④加强执法力度,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与财产,为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增收创收,提供安全公平的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和加强投资风险意识,引导居民合理投资。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2)问主要侧重对材料的解读。依据表格题的解题方法,从横、纵向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第(3)问的解答,应主要从社会财富的增加、分配政策的调整等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问答问题。材料1           2003—2006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投资构成注:2003年~2006年,广东省高收】;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意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要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合力。”
结合上述材料,试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果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运用财政知识,为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0%和70%。据统计,我国2004年-2007年的投资率分别为43.2%、44.8%、45.9%和44.7%,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1%、48.6%、52.5%和55.6%;从2004年至2007年,我国的消费率依次为54.3%、50.7%、51.1%和50.8%,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7.2%、36.8%、36.5%和36%。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材料二:新华网2008年8月21日电,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3%,为12年来单月最高增速。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与投资、出口相比,消费增幅明显扩大。专家分析认为,除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效应显现、物价涨幅逐月回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原因外,居民收入增长出现的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马车”稳步快跑的强大动力。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意义。
(3) 联系材料二,运用积累和消费的有关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49年全国财政收入总规模仅有62.17亿元,30年后的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虽然首次突破1000亿元,然而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全国财政收入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增长了9倍,到1998年突破1万亿元,5年后的2003年跃上2万亿元大关。2005年超过3万亿元, 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而2008年1-7月全国财政收入已达到四万亿元。仅2003~2007年五年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
材料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最低点的10.3%,回升到2006 年的18.5%,2007年突破了20%。但如果加上偿还国债支出、社会保障费收入、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后,财政收支将占到GDP的30%以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已经驶入历史快车道。
材料三、2008年7月份全国财政支出4561.44亿元,同比增长40.9%。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27443.46亿元,同比增长29.7%。1-7月,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5%,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43.8%,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7.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5.1%,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3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增长26.8%,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3.7%。
(1)、上述材料分别显示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财政有哪些巨大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落实2008年底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之一。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材料一:目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消费能力不足;农民的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在有限的收入中,除去基本生活支出和再生产投资外,农民支出的很大部分用于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支出,制约了农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材料二:国家的相关政策
政策1
全部取消了农业税,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达到5625亿元。
政策2
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政策3
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政策4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材料三: 针对农村消费不足的状况,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财政部、商务部两部委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工作。政策规定:试点地区的农民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可领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的销售价13%的补贴。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这项政策2009年2月将推向全国。这项政策的实施,可以撬动农民消费大约9000亿元,从而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
(1) 为什么要扩大消费需求?
(2) 说明政策出台的哲学依据。
(3) 财政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