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12分)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均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第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6分)
答案

(1)①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带动投资增长;(2分)
②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引人注目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
③有利于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需求,提振内需,拉动经济发展。(2分)
(注:如果从“城镇化推动资源化配置”角度分析 ,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分)
②矛盾双方是对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2分)
③矛盾双方是统一 的。新农村建设能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城镇化建设可以 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4分)发展新光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6分)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2011年,假设小张成为新当选的全车人大代表。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
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简单总结。(4分)
(2)小张在起草提案前调研时,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他决定向人大提交一份解决该社会问题的提案。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帮他在提案中列出解决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一些有效措施。(11分)
(3)材料二中,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今年,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受到热捧,票房冲破亿元大关。同名电视剧也即将开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述小说主人公先后在中、美、欧等多个不同企业文化的公司工作,中资企业重人情,西方企业重制度。日久天长,原来性格相似的朋友由于在不同企业中工作,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竟有了天壤之别。由于频繁的业务往来,中西方企业相互借签,产生了“中西合璧”新的企业文化。
材料二:《杜拉拉升职记》在谈判到工作目标设定时用了SMART原则来概括:部门的目标要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相配合;在设置目标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力、工作性质设置适当的难度;量化达成目标所需的每个步骤。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1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原则”进行分析。(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结合材料分析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唯物论依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0分)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