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 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题目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议》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了国内67个部门,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分赴13个省区市深入调研,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2010年8月,胡锦涛***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材料二: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表述,这不仅包含让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材料三:《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认为这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台商积极筹划,全力争取“十二五”商机。有关人士指出:《建议》提出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生物育种、新医药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及新兴智能产业有很多相容之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结合材料一,分析《建议》起草过程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推进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有助于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用,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①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实现民富要促进生产的发展。②题中观点是片面的,分配政策影响人民收入水平。如果分配不合理,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国家、企业或少数人手中,也难以真正实现民富。实现民富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居民收入、劳动报酬的合理比重。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应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联系,“十二五”期间,两岸在新兴产业、智能产业的合作将更加密切。②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十二五”规划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经济转型,两岸要抓住这一契机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实现新的飞跃。③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两岸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十二五”期间的经贸合作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合作前景广阔;两岸合作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核心考点
试题【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主要考察你对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
②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
③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统一
④“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是出自《宋史》中的一句话,说的是面对困难,下定决心取得胜利不难;当形势好转或取得胜利时,要将这一好趋势坚持下去,以取得更大胜利就有一定难度。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主观因素也会促使矛盾双方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矛盾的对立性阻碍事物的发展,统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民主商讨
材料一:《建议》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了国内67个部门,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分赴13个省区市深入调研,同社会各界进行了深入交流。2010年8月,胡锦涛***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1)结合材料,分析《建议》起草民主过程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转型
材料二: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表述,这不仅包含让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望前景
材料三:《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认为这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台商积极筹划,全力争取“十二五”商机。有关人士指出:《建议》提出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生物育种、新医药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及新兴智能产业有很多相容之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30年来,从最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取消农业税,再到村民自治,农村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拓宽,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C、解放思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每一次质变都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题型:广东省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