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材料:                      党有关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时间会议内容特点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的范围主要限于社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                      党有关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
时间
会议
内容
特点
2004年
十六届四中全会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的范围主要限于社会管理、基层自治组织建设、非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社会组织管理等)
社会建设的范围较小,比较强调社会管理
2007年
十七大
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并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
社会建设的范围扩大,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卫生等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2012年
十八大
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任务清晰,强调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10分)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有关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是党在总结社会建设和执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和归宿。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艰巨繁重的社会建设任务、人民对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殷切期盼,对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党不断开拓进取,丰富和完善社会建设理论,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七大,再到十八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说明了党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也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党在不同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为材料,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该材料。党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是基于我国社会建设的实际提出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和归宿;党在不同时期,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该题要从多个角度解读材料内容,从党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的提出、深化、目的等方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进行分析解读。对学生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调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能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难度适中。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                      党有关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时间会议内容特点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的范围主要限于社会】;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说明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经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加“社会建设”,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蕴含的哲理是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彰显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物理世界》杂志曾评选“1+1=2”为最伟大的科学公式之一。但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相加。这说明 (   )
A.意识能揭示事物的规律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