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一五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重大决议。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一说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决议的原因。(8分)
材料二:从国内看,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谈谈我国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
材料三:十二五规划中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重要目标。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消耗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救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碳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结合材料三,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低碳意识”被人们接受的必然性.(12分)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我们要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在我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决议以便更好地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2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分)要解决好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这一决议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2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2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2分)
③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既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又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
(3)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减少排放的必要性。(4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们在“低碳意识”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4分)
③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生态环境会日益改善,“低碳意识”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主要考察你对探究世界的本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新华网东京3月12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的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专家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关于旱灾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从哲学上看,这一结论体现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l2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北半球水的漩涡是逆时针旋转的。但由于其他外力的作用,如水冷热不均、水本身的流动等都可能会造成漩涡的反方向旋转。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B.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科学日报》报道,最近的一项气候模型研究发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短期内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加湿润的气候,这对于理解二氧化碳引发的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潜在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有效防止由全球变暖引起的干旱。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唯一特性 ④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