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文化与社会 > 针对南昌市春节、清明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南昌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材料一 支持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针对南昌市春节、清明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南昌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
材料一 支持的人认为:
“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的农田空旷,因此不舍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
“放炮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可能导致伤人、火灾的发生。”
“燃放电子炮、社区演节目,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
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放炮,否则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空气污染不是禁几天炮就能好转的。”
“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1)对于春节禁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2分)
(2)针对上述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2分)
答案

(1)赞成禁炮。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燃放鞭炮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适合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今天是工业化时代,燃放烟花爆竹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经济社会状况。(4分)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反作用。燃放鞭炮可能带来伤人、火灾等危险事件的发生,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4分)③文化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创新。庆祝春节的习俗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创新。( 4分)
反对禁炮。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庆祝春节需要有喜庆的氛围,燃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庆祝活动,所以不应该禁止。(4分)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通过燃放鞭炮可以充分表达我们的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4分)③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春节燃放鞭炮作为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应该很好继承。(4分)(如果学生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春节是否应该禁炮的态度不同。(3分)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或“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人们对春节是否应该禁炮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作出的选择。(3分)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对于春节是否应该禁炮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3分)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春节是否禁炮应该作出既符合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为辨析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要求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出理由。对于春节禁炮,如果赞成,可以从其落后的一面回答,比如当前这种文化已经不适应我国的社会状况、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反作用、文化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创新等知识回答是。如果反对,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民族节日、传统习俗的作用上回答。
(2)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面对这些分歧,首先从原因上分析,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是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表现;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而对于这些分歧,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加以判断。
核心考点
试题【针对南昌市春节、清明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南昌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材料一 支持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主要考察你对文化与社会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4分) “微信、微博”可以充分实现人民直接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包括公民之间、朋友之间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微信、微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真实性和自由度。它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是,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公众为谣言所左右,导致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微信、微博”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在微信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由于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微信、微博”的积极意义。(8分)
(2)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请运用唯物论的方法论说明决策者对待“微信微博”应持有的正确态度。(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此,山东省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体的”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分析山东省通过开展“四德”建设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梦是中国文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绚丽花朵。在百余年的追梦中,中国梦被过度“功利化”“物质化”。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文化不自信、不自觉和不认同,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充实中国梦,文化不可缺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首先意味着先进性文化总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表现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发挥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使核心价值观念植根于历史传统,穿越不同时代,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并富有吸引力的文化认同。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归因观点进行佐证。(6分)
(2)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再到***,“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12分)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分)[
(3)***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