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文化与社会 > (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几千年前,中国东方的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故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几千年前,中国东方的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故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
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等也传入中国,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还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沿着这条通道,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传到西方,西方的数学、医药和天文学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 路”正走在申遗的路上。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联系观点说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确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做为“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12分)
(3)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从发展的角度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两条方法 论建议。(4分)
答案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正是基于我国东西部联系,中外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3分)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联系引起变化和发展。新的陆地丝绸之路使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更紧密,文化更互融,政治更互信;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政治、国防、民族环境;必定会有利于中国新疆等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4分)要正确处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系统工程,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3分)(如果考生从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联系角度回答,合理也可给分,得分不超过该题总分)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该遗产的保护、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4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旅游合作开发,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有利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有利于展现沿线各国的多样性文化。(4分)“丝绸之路”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它的开发与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政治互信、边防安全,实现科技互通,提升综合国力。(4分)
(3)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要研究沿线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创新);
要放眼长远,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行量的积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道路是曲折的),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观点等知识。打造丝绸之路是基于我国东西部联系,中外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政治、国防、民族环境,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表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系统工程,考生要从系统优化的观点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意义类”主观题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生活意义、政治生活意义、文化生活意义、还是哲学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本题考查文化意义。设问中涉及到了文化遗产和丝绸经济带,所以考生从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发展的角度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两条方法 论建议。发展的观点即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趋势等知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要研究沿线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所以考生可以从发展的实质即创新的角度回答;要放眼长远,做好基础性工作即注重量的积累;或者发展的趋势,即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角度组织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几千年前,中国东方的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故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主要考察你对文化与社会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
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 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的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 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
观点二: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1)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12分)
材料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以来,受到中国观众的强烈追捧,网站点击量一度超过30亿,在中国又刮起了一阵强大的“韩流”。与欧美电视剧不同,韩剧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观众能产生共鸣;韩剧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韩剧在继承自身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创造出亚洲式的不同风格的新文化;韩剧制作过程精细,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韩剧始终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往往根据观众的需求“边写、边播、边拍”,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和演员。
材料三:伴随着韩剧的热播,韩剧在丰富国人的文化生活同时,带给国人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韩剧特别是一些都市偶像剧,用高贵时尚遮蔽和掩盖了严酷的现实,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情境,使得一些国人容易脱离现实,在虚构和想象中确立对地位和名望的追求。韩剧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也与以集体主义原则为导向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给国人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韩剧受到中国观众追捧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就降低韩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深深扎根于浙江土壤,又对当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上述事实表明
A.思想运动会促进文化发展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以“中国梦”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的认识。(7分)
材料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价值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 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应怎样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6分)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杭州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既发展经济更保护绿水青山,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
(3)结合材料三,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8分)
(4)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6分)
材料四:“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天堂杭州好堵!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杭州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完善“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打造美丽杭州。
(5)结合材料四,分析说明杭州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图17   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2 中国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支出和部分服务需求情况
年份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
0.76
1370
2010年
1.11
1530
2020年
7.0
2100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的信息。(7分)
材料二  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电视剧《老有所依》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和热评。晓涛一家就此发表看法。

注: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家,由社区等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在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
(2)有人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已经过时了,必须剔除。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给予评析。(12分)
材料三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有关专家指出,“以房养老”作为舶来品,在英法等发达国家之所以流行,主要与高遗产税有关。目前在我国推行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和重重困难,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金融机构因风险大而不愿涉足、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因此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需经多次试点等到成熟后再推广实施。
结合材料三,请你就政府应如何合理推进“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提出三条建议,并从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角度说明其依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部分客家人祖籍中原,来到福建后,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性,并不断吸收和融合当地原土著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可见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
B.环境决定文化,优秀文化对环境有积极作用
C.文化在交流借鉴过程中失去其原有的特点
D.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文化具有民族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