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围绕主体,抓住主线 >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建设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并与区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街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8 分)
材料二  安徽城镇化正处于中期阶段的快速发展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强用地集约和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工作,积极引导非农产业人口适度向皖中、沿江片区聚集,重点推动非昨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重点镇转移,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推动省城逐步形成“集聚型城镇空间,开敞型生态空间”的空间利用格局。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形成“集聚型城镇空间,开敞型生态空间”。 ( 8 分)(3)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给省委省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 12 分)
答案

(1)
①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2分)
② 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分)
③ 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 分)
④ 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分)
(2)
哲学: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突破地域、区划、体制的束缚,统筹城乡发展和大中小城镇建设。( 2 分)
②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强用地集约和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2 分)
③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集聚型城镇空间,开敞型生态空间”的空间利用格局。( 2 分)
④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推进城镇化建设。( 2 分)
(3)建议:①政府认真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提高农业转移人日的生活水平。( 3 分)
② 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 分)
③ 中国共产党要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城镇化中的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分)
④ 坚持依法治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市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一定要紧紧扣住设问中的限定是“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意义。考生要仅仅依靠材料进行分析。语言最终要落脚在有利于。本题可以从扩大内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系统优化法”的知识。考生可以从系统优化法的基本特征的角度说明材料中体现了着眼于整体性、遵循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有序性,最后还要从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城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
(3)材料中要求是给省委省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考生可以从党的角度提出国共产党要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城镇化中的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政府的角度可以从履行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还可以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进行说明要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市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核心考点
试题【(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建设中】;主要考察你对围绕主体,抓住主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没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据工信部测算,2012年我国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3%,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会超过4.5%,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1)分析说明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促进信息消费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有何意义?(6分)
材料二  我国信息消费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网络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信息消费结构中“重娱乐型消费,轻生产型消费”的倾向严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0分)
材料三   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消费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从2014年1月开始,将利用两年的时间,重点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课题,在有条件的50个市(县、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结束时,择优评选“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市(县、区)”,进行示范经验推广。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推动信息消费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好试点和推广的关系?(9分)
材料四   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
(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12月15日,随着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进行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挤身世界深空探测先进行列。探月工程成为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又一典范。嫦娥三号探测器80%是新技术、新产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探月工程带动高新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将对我国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提高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航天技术在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从“时尚潮人”鼻梁上的太阳镜,到爱美女性的“离子烫”,乃至吃的方便面、穿的气垫鞋、枕的记忆海绵、用于拍照的手机高清摄像头等。
材料二 在举国欢庆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对探月工程的质疑之声,有网民认为该工程是“面子工程’ ”, “花很多钱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 14 分)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质疑进行合理回应。( 1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作为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湖南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沙周边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化后,开始寻求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公司不仅实现了茶园管理、生产、物流的信息化,还可以将所有的生产信息提供给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供他们进行查询。
材料二 要好气氛还是要好空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但是,过年燃放鞭炮也是不可割舍的民俗。对此,社会上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放鞭炮是过春节重要的文化符号,已传承千年,说明它在中国民间有巨大的生命力,想马上淘汰掉,不是那么容易。”第二种是,“燃放烟花爆竹,在过去放开有其合理性,现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这种新情况下,特大型、大型城市应首倡禁放烟花爆竹。”
(1)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10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两种看法的合理性。(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下半年,频发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对我国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与工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从长远看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
②调整工业布局,把重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加强调控,关停传统的耗能企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