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题文】阅读下面新闻,完成文后题目。(6分)(新华社电记者刘洁秋 黄兴伟)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面新闻,完成文后题目。(6分)
(新华社电记者刘洁秋 黄兴伟)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当天在首都惠灵顿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会面后对媒体说,没有人员死亡“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并非出于偶然。一来,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二来,新西兰应对地震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基于对地震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
  同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1)请你从新华社记者的角度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具有启示性的标题。(15字以内,含标点)(2分)
标题:
(2)新西兰应对地震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4分)
答:                                                               
答案
【答案】(1)新西兰地震为何“零”死亡?
(2)防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严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政府的防御机制完善。
解析
【解析】(1)事实1分,语言简洁与启发性1分,共2分。
(2)一点1分,共4分。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面新闻,完成文后题目。(6分)(新华社电记者刘洁秋 黄兴伟)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巴以冲突由来已久,和平进程令人期待。巴勒斯坦***阿拉法特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曾发表过一次著名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此话表明了他对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请将包含的几种信息分条写出。(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从下面一条新闻中,可获取哪两方面最重要的消息?(4分)
建设部有关专家预测,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住宅需求预计将保持在年均5.5亿平方米以上。
椐建设部高层人士介绍,这一预测是在对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镇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增加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中国住宅建设,具有广阔的潜在需求。他说,住宅建设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按照中国建设部前年确定的2010年住宅建设发展纲要,到那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
答: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严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试分析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5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请在下面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概括叙述,每条不超过70字。(6分)                  
材料:接着这位朋友追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选自《蚁国英雄》
(1)、蚂蚁种群的团结
                                                                                 
                                                                                 
                                                                             (不超过70字。3分)  
(2)、人类举手投足的重要性
                                                                               
                                                                                 
                                                                                 
(不超过70字。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文段的内容(不多于20字)(3分)
金文“耐”表示“禁得起”“受得住”,其字形由“而”“寸”组合而成,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而”字古文字写作,描摹人的胡须形象。“寸”的古文字形体作,像手下加一短横,指事字,表示人的手部。古人用手量长短,“寸”因而用作长度单位,又从长度引申出法度之义。“耐”用“寸”作为义符,表明其含义与“法度”有关。“而”与“寸”合起来,指的是剃去胡须的刑罚。中国古代崇尚孝道,认为父母所给的身体发肤是不能毁弃损伤的,保存须发也就成了“孝”的一个基本内容。与此相联系,古代男子注重蓄须留发,并以此为美。一个人如果被强行剃去须发,便显得丑陋无比,也会羞愧得无地自容。剃去须发自然是一种惩罚手段,形诸法律,就叫“耐”。“耐”显然只是一种小小的惩罚手段,但作为刑罚的一种,还是需要人们对它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因此,“受得住”“禁得起”之类的意义,便很自然地产生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