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常见题型 > 下列对诗句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行人弓箭各在腰:行走在路上的人腰上都插着弓箭。B.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国献身的士兵哪里还顾及自己的功勋。C.青山隐隐水迢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对诗句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行人弓箭各在腰:行走在路上的人腰上都插着弓箭。
B.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国献身的士兵哪里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C.青山隐隐水迢迢:既写出了山水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又隐含对故地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D.人世几回伤往事:金陵经历了若干朝代的兴亡盛衰真让人感慨!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对诗句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行人弓箭各在腰:行走在路上的人腰上都插着弓箭。B.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国献身的士兵哪里还顾及自己的功勋。C.青山隐隐水迢迢】;主要考察你对常见题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
A.可怜楼上月徘徊B.明月松间照C.海上生明月D.鸡声茅店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写作(30分)
苍鹰搏击长空是风景,雨燕掠过田野也是风景;青松屹立山巅是风景,小草装点大地也是风景……不管你拥有什么,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榝又欲充夫佩帏。”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种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登高、落帽、菊花、茱萸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本于《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斐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重九的吟诗传统,大概是晋宋之间形成的。二谢戏马台登高赋诗,孟嘉落帽,陶潜咏菊,都是那时传下来的雅事。唯独茱萸一事似乎是例外。《续齐谐记》的作者是梁朝人吴均,而桓景和费长房相传是东汉时人。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饮菊花酒、带茱萸囊,这些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但其起源则在东汉。可是《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一段,却说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此说如若可信,则重九的习俗应从东汉上推,以至汉初了。但无论我们相信《西京杂记》或是《续齐谐记》。最初佩戴茱萸的,似乎只是女人。不但如此,南北朝的诗中,也绝少出现咏茱萸之作。
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不但成为男人的美饰,更为诗人所乐道。当时的女人仍佩此花,成为茱萸女。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男子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花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尽管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日”,说明此树的果实成熟后,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桂丹茱萸”,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绅”。至于李峤的“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之席,而李义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性烈之意,正如西洋人迷信大蒜可以逐魔吧。郭震所谓“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正是此意。不知这些功用和此物大盛于唐有没有关系?据说茱萸之为物,不但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摘自《余光中经典作品》,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茱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在《离骚》里说:“榝又欲充夫佩帏。”认为“榝”是恶草,不配盛于香囊,不能佩戴在君子身上。
B.依据《西京杂记》《续齐谐记》等记载,重九佩戴茱萸的习俗出自西汉时期,最初很少有男人佩戴茱萸。
C.到唐朝,茱萸才成了男人们的美饰,虽然在唐诗中的地位比不上菊花,但它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D.《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此水,得免瘟疫,茱萸能够辟邪是其盛行唐朝的主要原因。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引文作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引《续齐谐记》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茱萸是常常进入诗歌的形象。
B.第③段,引《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是要确切地说明佩茱萸的习俗出自汉初。
C.第⑤段引李白、赵彦伯、陆景初的诗句,是要说明唐人佩戴茱萸的方式不一而足。
D.第⑥段引“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的诗句,是为了印证茱萸有辟恶逐魔作用。
小题3:下列对文中观点的归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朝人重阳节时喜欢佩戴茱萸,也会把它陈列在宴席上,甚至会把它制成酒,这些在唐诗中都有所表现。
B.茱萸因为其味辛性烈,常被作为“辟鬼魅”的迷信道具,所以在屈原一斥之后,很少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C.茱萸与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节日——重九紧密联系,同登高、落帽、咏菊等一起,经常被写入诗歌中。
D.唐朝以前,诗中少有咏茱萸之作,唐时茱萸才为众多诗人所乐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歌咏它的诗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露滋晚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期间。
小题1:诗的第三联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清简要赏析“早梅”这一形象。(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列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寓意。(5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