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3 期末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 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
  (6)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9)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10)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有改动)
1.从全文来看,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索?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第一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对此,你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生命要显示其存在和价值。(珍惜生命,追求价值)
  ②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
  ③生命有渺小的时候,也有伟大的时候。
  ④为了维护生命的神圣,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
  ⑤生命的价值要靠历史来检验。
  ⑥人要认识自己,要找到实现生命价值的转化方式。(语意相近即可)
2.(1)秋虫唧唧和钟声的悠长形象地显现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失,引出话题,为展开对生命的思索作铺垫。
  (2)参考示例:第3段(或3-5段)通过昼夜而鸣的秋虫与昏睡人的对比,提醒人们应该显示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对比的运用增强了作者论述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文中的重要对比:①第6-7段通过生命中痛苦与快乐、渺小与伟大的两面性对比,说明人应该正确看待生活和认识生命。②第8段通过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牺牲的渴望的对比,说明人应该追求生命的神圣。③第9段通过两种不同人生的对比,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是靠历史来检验的。④第10段通过失败的人生和成功的人生的对比,阐明人需要努力寻找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方式。)
3.(1)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接近死亡越会觉得生命宝贵。
  (2)生命是有时限的,但生命的价值不决定于生命的长短。(时间说明的是生命的长短却不能决定生命的价值。)
4.“略”。
  (本题需要对应提出的“何种形式”和“何种转化”两个问题进行回答。所以回答应该包括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比如:奉献、创造)和怎样实现这种生命的价值(比如:舍生取义、超越自我、积极进取、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事)两方面内容。
核心考点
试题【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1~3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对文中语句、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别的且不说罢”暗示“送去主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时用“单是”落到“学艺上”,使论说内容集中。
B.“不知后事如何”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C.“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中的“抛给”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很是得体,实际上暗含对方的轻蔑、侮辱。
D.“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语句,使用反语这种讽刺手法的一项是[     ]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3.文章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这一手法及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为了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
B.文章以驳论为主,所以在开头先树立批驳的“靶子”。
C.拓展文意,使文章内容丰富,又产生波澜。
D.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使人们汲取历史教训,从而引出“拿来主义”。
题型:天津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玻璃窗外
  ①长期以来都是夜间写作,很少起早,自从患心脏病,医生严禁熬夜,于是改为白天写作。这样一来,睡得早就起得早了。每当黎明,拉开窗帘,一眼就看见刚从夜空中绽露出来的一片朝霞,红得像姑娘羞红的脸,那样俏丽、羞怯,又洋溢着青春。当然,东窗还是看月亮的好地方,特别是秋天,每当月明之夜,我关闭灯火,看一轮冰盘冉冉升上高空,一任它绿幽幽的月光洒满一屋,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了。
  ②其实,真正使我心神一爽的,是在西窗边看到的情景。从那儿望出去可以一直看到西山,一痕黛色映衬着落日红光,总给人带来一点庄严、肃穆之感。但使我神魄震惊的是夏天的一个下午。原来,晴空万里,西山如画,忽地飞来一小片乌云,也不过像一个小树叶,它却像发酵一样,很快浸染了整个长空,于是,屋里立刻阴沉昏暗起来。我急忙搜索西山,西山像承受着巨大灾难黯然失色,而后很快就被乌云吞没不见了。忽然,极亮的火花刺疼了我的眼睛,一道道火红的电光飞速地闪烁着,像飞舞的龙蛇,就在我的窗外一掠而过,倏然万里.紧接着一声霹雳,像整个天空突然爆炸开来了。雨点像石头子一样把窗玻璃打得噼啪乱响。风和雨夹在一起,形成一种疯狂的暴力。我走到窗前俯身下看,乌黑的雨云似一道深渊,望不到底,只见窗外高高的白杨树,在雨暴的烟雾中拼命地摇晃着,就如同原野上的小草,给暴雨砸得伏倒下去。这时候的闪电雷雨不是在头顶上空,而是在我的周围旋转,在我的窗口外面,窗口下面,特别是那电闪,掠过我的窗口悠悠飞向地面,甚至飞进我的窗口把履中一下照得闪闪发亮。原来,我自己就被裹在云里,雨里,电闪里,雷声里。
  ③当暴雨把淤积的闷热一扫而尽后,我的眼睛一下亮起来。
  ④看!西山,从一片金红色霞光中出现了,那霞光,先是琥珀一样暗红,很快就红得鲜明艳丽起来。天还是黑的,雨还在下,单单这一小块,像是从九天之上射下来一束强光,穿透乌云,凝聚一点。  
  ⑤啊!大自然,多么神秘奥妙、变幻无奇的大自然呀!刚才,那乌云滚滚,风势赫赫,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却不如这一小片红光更有生命力。看吧!它在扩大,它在展开,开始出现了一半是险恶性的乌云,一半是美丽的晴空相对峙的奇异景象,而很快,阳光就终于战胜了阴霾。一刹那间,云不见了,雨不见了,一眼望不尽的长空都红了,红得那样浓艳,那样闪亮。一切的一切,像浸在透明的红色水里,白杨树林,窗玻璃,我屋内的所有陈设,连同我,都红彤彤的了。
  ⑥就在这时候,一阵歌声,轻轻的,从遥远的年代,透过人世沉沦沧桑变迁,一下升上我的心头。啊,这歌声这样美,于是我的整个心灵随着这歌声在悠然飘扬飞荡了。这样一来,我的灵魂也染红了。而夕阳红得那样柔和、那样圣洁。恍然之间,我明白这是我童年唱过的歌,曾经震动了我天真、稚弱的心灵的歌。童年我会唱很多歌,但随着风雪的浸蚀,年月的消磨,我却忘记了。只有这一句,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战火中,在跋涉中,在生死存亡的剧烈搏斗中,这一句歌,就这一句歌,在我记忆中,永远发光,永远美好,永远使我不断地想着辽阔、敞亮的远方。它是:夕阳红到无边。
  ⑦在那雨后出斜阳的暮天里,这一句歌,不但画出美的情景,也画出美的心境。我歌颂过日出的美,但这一回我领略着落日的美。落日,你像一团红彤彤燃烧的火,你连同我的热血和生命一道燃烧吧!你连同我的收获和希望一道燃烧吧!
  ⑧夕照中的西山才是美呢!
  ⑨夕照中的窗口才是美呢!
  ⑩这一切,使我明白一窗一世所鱼包的深意。(选自刘白羽《玻璃窗外》)
1.作者在窗口看到过朝霞、月亮和夕阳,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文中这三种景物的主要特点。
  朝霞:_______________ 月亮:_______________  夕阳: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在窗口看朝霞和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对乌云、风雨、电闪和雷声的大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夕阳红到无边”这句歌,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不能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这一切,使我明白一窗一世所包含的深意。”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深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病人。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天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
  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1、分别概括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阐释文章第⑦段:“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说:“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庄周的燕子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几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它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粱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遁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嗓,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就是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选自《从容起舞:我的人生笔记》,格致获得2008年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1.本文主要写的是燕子,题目却是“庄周的燕子”,联系全文,从行文和主旨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大智慧”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文中划线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1.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     ]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包含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
2.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道统”相对独立、甚至凌驾于“政统”“皇统”,起到了一定的权力制衡作用。
B.“道统”作为一种政治典范,是古来贤君良臣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实际上证明了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为防止执政时有悖谬之言和随意之政,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之说,起到了节制皇帝行为、威慑皇权的重要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