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人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 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戮。 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 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3.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① 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 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 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意对即可)
4.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 反对滥用暴力。
  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拆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被遗弃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l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千米,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处,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不属于“高科技污染”的一项是(     )
A.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起干扰的信息、声、光等非实体。
B.无人要、无人处埋的过时汽车、家用电器、电脑部件。
C.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被遗弃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D.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处的臭氧空洞。
2.下列对高科技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科技垃圾的种类增多,分布领域日趋广泛。
B.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
C.阳光中具有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的紫外线。
D.由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核电的开发产生了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科技垃圾存在于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一切领域。
B.高科技污染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C.全世界的政府组织订立国际公约,就有可能避免太空垃圾和核垃圾数目的增长。
D.高科技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干扰和生存的威胁日趋严重。
题型:010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态上是采用了古今资源通融等方法,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讲经”的性质就决定其属于普及的层次,只能满足受众了解的需求,使其获得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销售量飘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乏人问津。这种现实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获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略了,从而使解读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1.下列对“述而不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只陈述和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对古人的学说发表意见。
B.指只记录自己的观点,不对古人的学说发表意见。
C.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D.指只记录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下列对“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心武等人的书在各地销售火爆,证明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扩大了。 B.刘心武等人的书在各地销售火爆,证明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C.《红楼梦》等原著在各地乏人问津,证明“电视讲经”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D.《红楼梦》等原著在各地乏人问津,证明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3.下列对这段文字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采用了古今资源通融等方法,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并没有“再造文化”。
B.“电视讲经”的性质就决定其属于普及的层次,只能满足受众了解的需求,使其获得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
C.刘心武讲《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乏人问津。
D.“电视讲经”使解读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不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新京报:你对读书、学习的态度非常执着。
  李文超:这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知识是法宝”,火烧不去,水冲不去,别人抢不去。
  新京报:你现在这个年纪是应该在家里颐养天年的。
  李文超:我今年68岁了,一些我的同龄人已经故去,还有一些人患了老年痴呆,可你看我的脑筋多灵光,读书让我的头脑灵活,心胸开阔。只要让我读书,我就快乐无比。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旁听?
  李文超:这两所大学有国内最前沿、最尖端的知识.而且学校口碑很好,一定会包容我。我不要文凭,只要让我学习知识就行。
  新京报:家里人支持吗?
  李文超:都非常支持,我的行李都是我爱人帮着装好的,我很感谢她。
  新京报: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李文超:并不是有钱人、聪明人才可以读书,就算你愚钝、贫穷,照样可以追求知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背景链接】2010年11月,被众多网友称为“花甲状元”的贵州老人李文超来到北京,准备在他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旁听博士课程。他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读书,59岁考上大学并学习本科课程,连续5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并旁听课程5年。
(1)请探究记者访谈李文超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生活实际就某一角度谈谈“花甲状元”给你的启示。(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物联网时代”正逼近

  如果说英特网实现了全球几亿用户的“信息”互联,那么“智能互联建筑”则实现了某一网络内“物理设备”的互联。无论是“智能互联城市”还是“智慧的地球”,类似构想的实现,都要求建立发达的“物联网”。
  变形金刚2热映刚毕,如果说利用“能量石”让普通电子产品变成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像,那么“物联网”则是步步逼近的现实。
  日前,思科推出“智能互联建筑”,它将成为思科“智能互联城市”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智能互联建筑”就是通过IP网络整合建筑物内各种电器设备,让他们在统一的调度下协同工作,从而节约电能的新兴方案。这种技术的实现让我们离“物联网时代”又近了一步。“智能互联建筑”能够实现哪些功能?思科新兴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Marthin De Beet近日特地赶来中国,举例说明:有一个员工,他通过刷自己的员工卡进入了智能互联的建筑,通过读取这个卡片。这个建筑物会非常智能地把这个员工所在的办公室的空调打开,照明灯打开。当员工离开这个建筑物时,他办公室的空调和灯又会自动关闭。
  或许这个例子有点小儿科,那么,“利用网络技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对成百上千个房间里的电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的方案是否让我们感到兴奋呢?换句话说,“智能互联建筑”真正的魅力在于“互联”。智能互联建筑所实现的,并非一个房间电器设备的智能管理,而是整个建筑或者多个建筑中,所有房间中的电器设备的协调统一和智能管理。
  除了思科之外,IBM公司也早已看准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今年2月,IBM公司在2009IBM论坛上抛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根据南方网的报道,“智慧地球”就是利用IT技术,把铁路、公路、建筑、电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乃至汽车、冰箱、电视等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联网”,再将其和计算机整合起来,人类便可以通过互联网精确而又实时地管控这些接入网络的设备.从而方便地从事生产、生活的管理,并最终实现“智慧的地球”这一理想状态。
  相比“智慧地球”这一构想的抛售,IBM公司的实践则进行得更早。2007年底,IBM公司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启动了“IBM与广东省中医院信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3月,IBM公司宣布将为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一整套医疗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系统名为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
  物联网建成之后,人们除了可以享受物联网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之外,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人们处理,比如处理由物联网而产生的庞大数据,确保物联网安全平稳地运行等等。Elfrink说,思科和韩国已经合作做过一个项目。就是帮助韩国仁川从零开始,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市。比如说围绕智能互联交通,去开发新城市的服务,还有智能互联的安防等。
  “智能互联城市”的方案,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以及人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E1frink说,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中国仍然能够实现6%的GDP增长,而且中国正在建设多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种智能互联城市的概念是非常适用于中国的。这样的解决方案,它的复杂性其实并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如何促成政府、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即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电信运营商铺设网络,房地产商在建筑中引入网络。
1.从原文看下列对物联网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物联网是为某一网络内部的物理设备互联服务的。
B.“智能互联城市”和“智慧地球”的构想的实现都必须依赖物联网。
C.物联网的概念是思科公司和IBM公司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D.物联网扩大了互联网的涉及领域和应用范围,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更广泛的影响。
2.“这种智能互联城市的概念是非常适用于中国的”,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人口大国,“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非常适合中国。
B.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当今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为中国节约大量能源,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C.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智能互联城市”方案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所以非常适用中国。
D.在中国的城市中,如果政府可以有效促成政府、电信运营商和房地产开发商这三方之间的合作,就可能实现“智能互联城市”方案。
3.下列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物联网不仅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B.近几年来,思科公司的“智能互联建筑”和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构想的实现,使我们进一步向物联网时代逼近。
C.在2007年底,为了尽快实现“智慧地球”的构想,IBM公司启动了“IBM与广东省中医院信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项目。
D.高度智能机器人引发了科学家的无穷想象,从而引发了他们对物联网的构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2.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