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阅读之惑:人文何用?刘伟见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又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积极启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答案
1.D
2.C
3.A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阅读之惑:人文何用?刘伟见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
  几乎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会认为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
  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绘画和当代艺术,当代的艺术批评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各地艺术批评家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对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剖析已经涉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
  但是批评不是万能的。批评首先应当是学术的,只有真正学术的艺术批评才是开启优秀艺术品的思想之匙。对于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观点的论据,实质上是一些艺术史论工作者对名家作品的鉴赏评介,以及对个别艺术家作品与创作试图予以定位的剖析解构,这些批评的文句语言与行文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格式化的相似特征,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和思想的标准。
  因此,对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
  真正的艺术批评只会看重优秀的艺术创作,决不会把平庸的作品推到大众之中去,更不能把庸俗的艺术作品介绍给艺术品收藏人士:批评家之间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
  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为了某种商业的目的或人情师承关系,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所以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后者的这份责任。
  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家也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
  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首要的先行步骤。批评家们更多地转向艺术策展,组织艺术展览活动或为艺术家展览撰写前言,已经蔓延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这就是批评家们纷纷走向“出台”的戏言。
  批评家属于学术的才对,市场的应该是属于策展人、艺术代理人。批评家的观点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坚持自己的艺术眼光;批评家要能以敏锐的智慧纵观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发展,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才能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人士才会有信任。
1.本文关于“艺术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批评能够决定和左右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
B.艺术批评应该针对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
C.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因而也越来越有了功利色彩。
D.艺术批评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
2.对“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批评是艺术市场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B.在当下,因为艺术批评偏离了学术,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
C.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的行为,会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得到缓解。
D.目前,艺术家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就当今的中国艺术批评在艺术家和艺术市场中担任的角色,提出了为艺术批评正名的见解。
B.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考虑作品本身且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的责任,不能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
C.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这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
D.批评家只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就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以及艺术品投资人士的信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收藏,有属于人类大群体的,譬如古罗马城、古希腊城、古巴比伦城;有属于人类个人的私藏,譬如一片贝叶经、一部手书的精品,这也只是人类历史残存的吉光片羽。当人类破坏文明时,其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而千百年后人类悟到其珍贵再重新搜集时,则是何其艰难。失去之后才知道事物之可贵,这可验于对文物的收藏。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张伯驹先生“费”得高尚,把《平复贴》奉献给了故宫。宋徽宗可以倾一国之力采集花石纲,则费得淫逸无度。宋高宗搜集天下米字,但米字至今寥落。还有王恺、石崇、和坤这些巨贪的收藏,今天安在?唐太宗、武则天搜尽天下王羲之字,今天安在?最大的收藏家无过于帝王将相、世家大族,而他们最容易遇到兵燹。血和火可以销毁一切,使多少人类最精贵的文物光沉响绝、熏歇烬灭。
  什么是收藏的大义?收藏家务必在下手之前慎思之。收藏家的眼光如果只囿于个人的***,那他不是收藏家,只是聚敛者。“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语),这是收藏家的天赋使命,他们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呵护者、守望者。因为有了他们,使人类残留的吉光片羽,得以在新世放出潜藏的辉煌。倘不是罗振玉、董作宾、刘铁云对残甲断骨的收藏,就没有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就没有郭沫若的《青铜时代》,那么殷商的历史至今可能还是一片漆黑。不要轻视任何微末的收藏,否则,人类早已沉埋了千百年的变化沧桑怎会豁然大朗。
  收藏家甚至应有宗教的情怀。佛家所谆谆告诫的“贪、嗔、痴”三病,也正是收藏家引以为戒的。收藏而至于“贪”,可谓格调不高;至于“嗔”则会陷入“有漏皆苦”的烦恼。在我之手与他人之手,如果都有对人类的爱心,那就没有区别,收藏会成为一种至乐。至于“痴”,则是一种心理学上的病变,是一种痛苦的收藏。
  “为而不争”是藏家的美德,“物欲”则是藏家的大敌。拒绝***,这应该成为收藏家的座右铭。收藏家应为天下藏,而不为私欲藏,这是一种何等高贵而典雅的品质!
  拒绝金钱对收藏的腐蚀,是收藏家们的天赋使命。要抑制拍卖场的一声锤响所煽动的群体性情绪。拍卖场的主事者,正应是眼光锐利而德高望重者,定以适当价格为上线和下线,才是拍卖的本分。平生最厌听者为拍卖场充满虚荣的呼价和掌声。更可耻者为拍卖前称势在必得,这无疑是命拍卖方找托哄抬,国家的损失在所不计,圆明园两个兽首的购回,就是典型的一例。
  和金钱靠得太近,则与收藏家之大义相去甚远,跟踪而来的是审美境界的消遁。有大境界,方有大收藏;而大收藏不以价钱为目标,于是,我们能到达“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美妙境地。
  收藏界将成为高士的沙龙、平民的欣慰,再见不到贪婪的眼神,见不到拍卖场的虚荣,见不到奸佞之徒于收藏界上下其手,那么,文明的收藏、文化的收藏将成为世界的主流,这是一种和谐的世界不可或缺的事业和爱好,是所有收藏家崇高而永恒的期盼。(选自范曾《收藏的哲学》,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收藏的大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呵护和守望人类的文化遗产,不囿于个人私欲,方能“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B.任何微末的收藏,都能够使早已沉埋了千百年的变化沧桑豁然大朗。
C.收藏家要避免格调低、烦恼多,甚至于心理变态,要做到不贪、不嗔、不痴。
D.收藏家应为天下藏,为千秋万代藏,而不为私欲藏,要有“为而不争”的美德。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破坏文明时,速度往往迅雷不及掩耳,但人类幡然醒悟再重新搜集时,是相当艰难的。文物的收藏,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B.虽然帝王将相、世家大族常常是最大的收藏家,“多藏必厚亡”,他们收藏的文物最容易在血与火的洗劫中光沉响绝、熏歇烬灭。
C.拍卖场里的锤响常常煽动着群体性情绪,充满了虚荣的呼价和掌声,奸佞之徒又上下其手,所以真正的收藏家是远离拍卖场的。
D.只有大境界,才有收藏,而且这种大收藏不以大价钱为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到达“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美妙境界。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收藏分为人类群体和个人私藏两种,在收藏的过程中,过分的爱惜、过分的拥有都是不正确的、毫无意义的。
B.慎思谨行是收藏家应有的品质,如果只囿于个人的***,那么收藏家就违背了收藏的大义,成了聚敛者。
C.“为而不争”“拒绝物欲”是收藏家高贵而典雅的品质,文明和文化的收藏成为世界的主流,正是他们崇高而永恒的期盼。
D.收藏家拥有道家的智慧,佛家的宗教情怀,兼有仁爱之心,远离物欲,才有可能领悟收藏的哲学,走进收藏的审美境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春之魂
  春之魂,梁祝之魂,爱与美生生不息的轮回与再现。庄周之梦太柔和、太飘逸、太让人像雪一样在春天里想要融化。蝶是美的,兼具视觉与幻觉的美!
  蝶在红花绿叶间翩翩,你觉得美;捏一只蝶夹入书本,即使枯了,那美的形韵犹在。若当真有蝶入梦,会不会茫然若失地问:我是谁?谁是我?
  世间万物,变幻莫测,人的感觉与联想由此及彼,由真及幻地造出许多美来。如魂一样的蝶,如蝶一样的梦,岁岁年年在春天里苏醒和舞蹈的魂一样、梦一样的那段不了情缘,都美得颤人,梦魂与情本属无形,乃借蝶之形韵让人可观瞻与想像罢。
  想像无所拘约,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但人们或许没有想到蝶的本质与由来。假如我说,那些美如仙子的蝶皆为毛毛虫所变,你信不信?就是那种蠕动着的令人生厌的毛毛虫是蝶的幼年或童年!
  丑与美之间或许有一个涅槃与再生的过程。(甲)蝶之美当然也不例外,必须经历毛毛虫那丑的阶段了。(乙)丑小鸭可以变成天鹅,多刺的仙人掌能开出极美的花,(丙)其道理或亦如此罢。(丁)
  庄周化蝶是高层次的彻悟,而悟的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与沉思的过程;梁祝化蝶是对爱情的执著与不渝,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执著也可视为一种磨难与历劫。磨难完成你的人生,痛苦使你理想升华与辉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磨难对于一个人来说,未必不是一个难得的由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机遇。
  人生有很多机遇,这些机遇有可能伴随社会大变革而来,让你惊天动地,有一番经天纬地的作为,但更多的则是潜匿于日常生活之中。一次偶然的忍让,一次给予别人的帮助,一丝小小的善念等,都可能让你完成和完善自我,而升跃到某种更高的境界。从小事做起,是你嬗变的必需,你不可忽视。
  不必自卑自弃自惭形秽自甘随落,不是每个伟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辉煌,不是每个成功者都是一帆风顺。美从导陋中提炼,成功由失败奠基。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若是十全十美,或许就能称其为美了。美是因比较而存在,残缺的美也许更具有美学价值。如断臂的维纳斯,如梵高稚拙的绘画,如那些有些并非美妙童年的蝴蝶……
  我们都可能是毛毛虫,但都有着化蝶的希望;我们都可能是蝴蝶,却也有过毛毛虫的经历。所以,丑不必自弃、美不可自骄,关键是珍惜人生,珍视人生,不回避磨难,不放过机遇地修炼自身,你就会蝶一样自如自在地美了……(摘自《文汇报》《话蝶》)
1.文中“梁祝之魂”、“庄周之梦”分别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祷墓化蝶”和“庄生梦蝶”的典化用法。指出下列解说中不恰当的一项(     )
A.“梁祝化蝶”的故事反映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所发生的婚姻惨变。说明广大人民的婚姻,不能美满于生前,却想团圆于死后,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幻想,也是一种对压迫者的反抗。同时应看到这里被压迫的人民大众的惨痛愿望,也是无可奈何的慰藉。
B.“庄生梦蝶”的故事原为阐明道家物化的道理,后用以比喻扑朔迷离的情境,或对往事的追忆和梦境。唐朝诗人李商稳《无题》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援引了“庄生梦蝶”的典故。
C.“梁祝化蝶”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于爱情幸福的追求和对于现实人生的热爱。“鬼团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这种大胆的想象,却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抗义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不可否认,“鬼团圆”也渲染了迷信色彩。
D.“庄生梦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唐朝李白《古风》诗云:“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庄周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2.下面四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录下来的,若放回原文,应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一处?(     )
  凤凰之美须在涅槃之后;黄金之美须经历高温的冶炼;蝉鸣之美须得在泥土之中经历三年之久的沉埋之苦;丝绸之美须有那吐丝数次痛彻肌肤的嬗蜕。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理解、归纳本文的主旨,选出说法恰当的一项(     )
A.人生总会经历由丑变美的演化过程。
B.人生的机遇都有化蝶的希望。
C.人生必须蝶似的嬗变,方能达到美的境界。
D.人生须经历磨难,把握机遇,方能走向辉煌。
4.下列句子都描写了蝴蝶,鉴赏后指出评说不当的一项(     )
①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杜甫)
②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
③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谢学士)
④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⑤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刘希违)
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A.描写蝴蝶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B.描写蝴蝶巧用陪衬,或写风,或写花,或写飞禽等。
C.上述例句中有五句运用了对比手法。
D.上述例句中有四句展示了四季景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散文与散话
艾煊
  人们觉得散文很容易写,在小学和初中读书时,作文做得通,出校后又有了一些或深或浅的生活经历,有这两项资本,便可执笔写出散文了。恰好我们大地上的千家报纸群正等米下锅,于一切通畅可读的文字,便以散文的面貌,大量快速地进入了媒体市场。
  散文,不需塑造人物性格,不需讲述完整故事,不需编造起伏跌宕的情节,人们便以为它比小说易写。散文,不必太考究音韵格律,所以它也比诗容易写。但小说可以酣畅地叙事,诗可缠绵地抒情。散文何能?散文的生存空间在何处?散文是小说和诗缝隙间长出来的闲花野草,是夹缝中的艺术。
  艺术,不争天地之大小,以小显大,以少喻多,正是它之所长。半亩一亩的园林,要显示出无边无际的花石世界。鼓上可舞,桌上可舞,绳上可舞,竹竿头上也可翻筋斗。
  散文生长于夹缝中,它的边缘又漫漶、朦胧,摸不着边际,谁都可以和它搭上边,攀上亲,什么样的文字,都可标示为散文。
  许多人误以为散文很容易制造。但要想写出一篇真正好的、耐读的艺术散文,那就需要多方面的长期修养。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文字的修养。而这一点恰恰常被写散文的人们所忽略、所漠视。总以为文字有何难哉,会写作文,会写文件,会写新闻,会写小说,便一定会写散文。有一些发表了许多散文、出过了散文集的散文家,恰好是在这最根本最基础的文字上欠缺修养。
  文字的功能极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都需要它。许多人际交流的场合,都需要文字作品介入。散文,它对于文字有什么高要求?说来也简单,散文只是要求发辉文字诸多功能中的那么一种功能:艺术功能。
  散文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是惟一的材料和工具,就是文字。因此,散文对文字的要求,远远高于小说对文字的要求。
1.文中作者指出了人们对散文的一个错误认识,这个错误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9个字)
2.作者认为与小说相比,散文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鼓上可舞,桌上可舞,绳上可舞,竹竿头上也可翻筋斗”这一串比喻要表达的本体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可分为两段,前四节为一段,论述散文的文体特点;后两节为一段,论述散文的写作要求。
B.“散文生长于夹缝中”是说散文在表达方式、反映生活的宽广度方面介于小说和诗之间。
C.第二节“散文何能”这一句是反问句,意即散文与小说、诗歌相比没有自己的特长。
D.全文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既提高了论述效果,又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
E.从文章的主旨看,标题及首段最后一句均隐含了作者对一些缺乏文字功能而进入媒体市场的散文的批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梁宗岱先生
温源宁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④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⑤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和拉辛。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⑥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⑦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一并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可恋。文学可真,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勃,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了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注] 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1.请指出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该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