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笑谈大先生(节选)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
题目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
  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 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
  ⑧我喜欢鲁迅,还因为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⑨“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这是现在小青年随口说的话,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
  ⑩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写道“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仔细阅读③④两段文字,概括“五四那一两代人”的模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语意,在第⑩段的____________处,填入相应的词语。
5.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西方的谚语说“只要看见你的容颜,我便仿佛来到你的心灵深处”,对于“相”和“心”,结合以上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鲁迅先生长得好看。
  ②鲁迅先生很好玩。
2.①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
  ②各有各的可圈可点
  ③一个个都是书生文人的本色
3.①运用了比较的手法。
  ②更加突出了鲁迅先生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和西方文豪比,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4.心胸狭窄、不知宽容(意思对即可)
5.(1)“相”和“心”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的外在表象常常反应着他的内心状态。(老师有老师的范,屠夫有屠夫的范。)
  (2)“相”和“心”没有必然的联系,从一个人的容貌体态并不能判断他的心灵是高尚还是卑鄙。(卡西莫多模样丑陋,心地善良。)(从任何一个方面回答,或两方面都有兼顾,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笑谈大先生(节选)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
  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心情异常复杂。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触目惊心。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所覆盖。令有的“汉服运动”的参与者所忿忿不平的是,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然而这就是“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的效应,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当资本不处于强势地位的时候,文化就要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这就是中国这一类国家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所以说,“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甚至于在一个商品化的消费时代,它的炒作基础都很薄弱。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审美的文化形式,无论是“汉服”、“京剧”、“春节”、“太极拳”等等,都沦为文化消费的工具,而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全民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包括现在的“汉服运动”,但即便是“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也不可能完整还原传统的生活方式了。所以,类似于“汉服运动”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最好不要打着虚妄的文化复兴的大旗,还是作为一种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怀旧和文化凭吊比较合适。而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选择和民族认同的维系却又是另处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1.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认为“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这一结论根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B.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
C.中国的资本还不处于强势地位,文化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是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D.“汉服运动”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只是一种个体性或小团体性行,它不会引起百姓的广泛参与。
B.文化的殖民化从来都是既依靠武装侵略,又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的。
C.“五四”时期的“国剧运动”、“新格律诗”以及当代的新儒家和文化“寻根”,重倡“读经”、弘扬“京剧”等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抵制文化侵略。
D.“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试图通过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来达到文化复兴的目的。
3.下列表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等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这就是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现象。
B.当中国的资本处于强势的时候,中华文化自然也会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C.只要加大炒作力度,“汉服运动”等文化实践就可以抵制多重异质文化的入侵。
D.正在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其实质是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旌神摇。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另外的道路
  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
  如果在经历了长期忍受之后我们终于已坚信我们有“知道的权利”,如果我们由于认识提高而已断定我们正被要求去从事一个愚蠢而又吓人的冒险,那么有人叫我们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填满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永远不再听取这些人的劝告。我们应当环顾四周,并且发现还有什么道路可使我们通行。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好像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干涸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加宽。”
  从生物控制科学的现代情况来看,科学的发展正与约翰?霍普金斯的说法相符合。在美国,生物控制学于一个世纪之前就在朦胧中开始了。那时是为了首次尝试去控制已判明成为农民烦恼的天然有害昆虫,这种努力过去有时进展缓慢,或者完全停顿下来;但它不时地在突出成就的推动之下得到加速和前进的势头。当从事应用昆虫学工作的人们被20世纪40年代的新式***生物学方法,并把自己的双脚放在了“化学控制的踏车”上。这时候,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就处于干涸的时期,于是,为争取使世界免受昆虫之害的目标就渐渐远去了。现在,当由于不经心和随心所欲地使用化学药物已给我们自己造成了比对昆虫更大的威胁时,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由于得到新思想源泉的接济才又重新流淌起来。
  一些最使人着迷的新方法是这样一些方法,它们力求将一种昆虫的力量转用来与昆虫自己作对—一利用昆虫生命力的趋向去消灭它自己。这些成就中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种“雄性绝育”技术。这种技术是由美国农业部昆虫研究所的负责人爱德华?克尼普林博士及其合作者们发明出来的。约在25年以前,克尼普林博士由于提出了一种控制昆虫的独特方法而使他的同事们大吃一惊。他提出一个理论:如果有可能使很大数量的昆虫不育,并把它们释放出去,使这些不育的雄性昆虫在特定情况下去与正常的野生雄性昆虫竞争取胜,那么,通过反复地释放不育雄虫,就可能产生无法孵出的卵,于是这个种群就绝灭了。对这个建议,官僚主义无动于衷,科学家们怀疑,但克尼普林博士坚持着这一想法。在将此想法付诸现实之前,有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需要发现一种使昆虫不育的实际可行的办法。……不过,这些都是室内实验,离实际应用还很遥远。
  当前使用毒剂这一流行做法的失败使人们考虑到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就像远古穴居人所使用的棍棒一样,化学药物的烟幕弹作为一种低级的武器已被掷出来***害生命组织了——这种生命组织一方面看来是纤弱和易毁坏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惊人的坚韧性和恢复能力,另外它还具有一种以预料不到的方式进行反抗的秉性。生命的这些异常能力一直被使用化学药物的人们所轻视,他们面对着被他们瞎胡摆弄的这种巨大生命力量,却不曾把那种“高度理智的方针”和人道精神纳入到他们的任务中去。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应用昆虫学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1.从全文来看,“另外的道路”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哪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为了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走“另外的道路”。紧扣全文,简要分析人类走“另外的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雷雨》第一幕选段,完成问题。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 (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繁漪不说话)
繁漪  (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 (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倒了来。
繁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            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繁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冲  (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繁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1.选段中繁漪最后一句话“我喝,我现在喝!”和括号里的文字“一气喝下”“哭着”反映了繁漪怎样的心理,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写出繁漪对周朴园逼自己喝药时态度的先后变化,并说明从这一事件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术”就是表现美的艺术,“术”指的是技巧,技巧是为表现“美”而服务的,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剞、实、华丽,等等,构成了美的因素。
  中国画强调主观的肯定,要求主观地对物象进行删减和提炼,所以中国画并不提倡简单的对象写生,忠实地记录对象,严格地按照科学的透视法作画,只在一定的时间从一定的视点来描绘对象;而是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中国画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逻辑以及对自然的丰富的感受取舍对象,可以打破特定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来组织画面,甚至可以把不同的视点、不同的空间所观察到的事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以深厚的笔墨功底、完美的构图、磅礴的气势、形神兼备的物象造型,使人产生共鸣,得到美的享受。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总能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
  如宋代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千山万壑、重峦叠嶂、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之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又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风动飘逸,给人一种强烈的形式美。画家用繁密的线条,表现了八十七个神态各异、各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人物造型丰实、饱满,形式上具有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整体美感。对于每一个人物、每一根线条,画家都刻意地使之统一于整体之中,人物众多,但不琐碎,丰富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很好地显现出黑、白、灰不同色度的对比,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关系。人物、道具的用线变化多样,使作品充满节奏,富有韵律,从而达到了和谐统一,取得了气象万千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一个整体,是形式内容高度完美、和谐统一的体现。
  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的美总比现实生活的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它的特点就在于艺术形象是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在绘画上,不仅要求事物在比例方面和谐一致,而且要求在色彩、形式、整体效果方面配合得恰到好处。构图上要求相互关照,笔墨上要求刚柔相济,色彩上要求丰富协调。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作品的和谐之美。如果把大自然中的事物割裂开来孤立地画,或是杂乱无章地处理在一起,不统筹兼顾,只能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不可能使人领略到充满整体美、和谐美的艺术内涵。
   任何艺术都不可能靠单调取胜,绘画艺术如此,其他艺术亦如此: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矛盾和情节的跌宕起伏,构成整部小说的和谐美;交响乐中时而热烈时而抒情的旋律,营造出曲调的和谐美;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构成了情节的和谐美。一切艺术,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通过各自的艺术创造,使多种因素和谐统一,从而营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和谐美是中国画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高度完美的体现,是每一位中国画学者需要探讨的课题。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要求自己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才能创作出充满和谐之美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画佳作。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美术要借助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用色的奇、实、华丽等技巧来表现美。
B.画家只要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来组织画面,其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佳作。
C.作者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作品的美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D.中国画不要求作品具有客观真实性,而是强调表现主观感,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
E.不仅仅是中国画,所有的艺术作品均需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均需追求和谐之美。
2.下列不符合中国画“强调从主观感受出发”这一点的一项是( )
A.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千山万壑、江湖水泽、烟波浩渺,其间布置之丰富和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
B.吴道子创作的《八十七神仙图卷》,给人一种形式美,画家刻意将每一个人物、每一根线条统一于整体之中。
C.黑龙江籍青年画家崔德林所绘的“东北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曾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吓得摔倒在地。
D.齐白石所画的虾腹部小腿少到只有6只,眼睛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头胸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更显出白虾躯***透明。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如何在绘画上表现作品的和谐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中国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