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汉字与国运熊培云月皓云瀚,汉字江河流淌。相信每位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读到汉字时感觉都是暖洋洋的,那时你像是历尽艰难,终于爬出密林瀚漠,...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与国运
熊培云
月皓云瀚,汉字江河流淌。
相信每位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读到汉字时感觉都是暖洋洋的,那时你像是历尽艰难,终于爬出密林瀚漠,于恍惚间见到了父老乡亲。
对汉字的真爱,那是一种融于血液的热爱,而不只是出于文化上的好恶或实用的考量。一位留学生朋友,听我背了席慕蓉的“渡口船头风里翻飞的裙裳”,欢欣难抑,旋即写在黑板上,然后站在一边,浩叹汉字意韵之关。当时的情形让我一生难忘——他双手近乎掬着了“裙裳”二字,像圣·埃克绪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呵护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那一刻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每个汉字都是和狐狸一样可以被“驯养”的,而不止于唐诗宋词的意境之美——世界大概还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可以供人享受人生。
近几年在网上看新闻,时常会读到一些让我欢欣鼓舞的文字,世界经济“中国一枝独秀”,欧洲流行“汉语托福”,美国兴起了“中文热”,大家嚷着“你好!”到中国搞投资……洋子洋孙们不知道,当年八国联军大闹北京城,惟一没能抢走的大概就是汉字了。他们更想像不到的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汉字险些被中国人自己“刨个坑儿给埋了”。
汉字,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我庆幸汉字逃过了上一个世纪的劫难。它祸起中华衰微的国运,也源自城市脆弱的人心。好在这毕竟是个伟大的民族,穿越历史无穷的险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以忍辱负重之心,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未蒙没顶之辱。
1918年钱玄同首先在《新青年》上发难,在这篇《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中,钱玄同称,“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希望中国能废除汉字,因为“处处都足以证明(汉字)这个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那个时代大多数有头有脸的文人,对用表达自己思想的汉字几乎到了仇恨的地步。鲁迅被称作民族的脊梁,却差点上房揭了“汉瓦”。将汉字绑去“***头”。鲁迅说,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若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与此同时,文人政治家瞿秋白也不甘示弱,其对汉字的辱骂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在瞿秋白眼里,拉丁文字是印有ISO9001标签的抽水马桶,代表先进文明。
清末以来,国事既以衰微,西学乃当务之急,“西体中用”“中体西用”之争便是明证。糟糕的是,中国大多数激进知识分子为使“东方不败”,纷纷将西方视作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索性阉了这“象形文字的残余”。透过一个世纪的烟云,回想起历史上的这些声音,我惊诧于中国知识分子勾肩搭背群起赶时髦时有多么疯癫。无论是国统区的国语罗马化运动,还是“汉字一定要走拉丁化”的反右斗争,都让我在事后想起他们时冒一身冷汗。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承载文明的江河,失去它就失去了根本。这与古人所说的“亡其国,先亡其史”的道理是一样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若是将汉字消灭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山河”就不在了。
陈独秀与胡适也是主张废除汉字的。只是胡适的态度稍显温和一些,认为一切都得慢慢来,先把汉字变成白话文,再谈消灭汉字,因为文言文里太多的单音节词,“决不能变成拼音文字”。胡适的主张,虽是权宜之计,但他的白话文运动让汉字这个“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能爬出中世纪的茅坑,多少算是救了汉字。所以才有今日汉字与拼音同生共气的机会,这大概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中体西用”的案例的。
其实,真正“茅坑援手”、挽汉字茅坑于既倒的还是中国百姓。因为在精英们努力推广罗马汉语和拉丁汉语时草根阶层大多“甘心愚昧”,没有一点“与时俱进”的精气神。所谓思想的“龙种”收获现实的茅坑,字母化在中国一直只停留自负革命的知识分子的书斋里。汉字因此存活下来。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可以“愚昧图存”的例子。它让我相信柏克所说的保守主义有其金贵的一面。
(选自2003年9月《散文》)
小题1:从文中看,“我庆幸汉字逃过了上一世纪的劫难”句中的“劫难”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说,汉字可以供人享受人生。那么汉字到底可以让人们享受怎样的人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6段写了钱玄同、鲁迅、瞿秋白等人要求“废汉字”的言论,分析这样的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告诉人们语言如果不存在,国家就不能发展,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那场废汉字的闹剧,险些把中华民族的“山河”给废了。
B.“每个汉字都是和狐狸一样可以被驯养的”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汉字极具感染力,它能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真爱”。
C.胡适的“白话文运动让汉字这个‘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能爬出中世纪的茅坑,多少算是救了汉字”,汉字得以存留离不开胡适,是他救了汉字,也救了中华民族的国运,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承载文明的江河”。
D.汉字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有“甘心愚昧”的中国百姓,是他们挽汉字茅坑于既倒,从而让汉字躲过了劫难,的确“愚昧”可以“图存”与发展,保守主义的金贵不容忽视。
E.文章倒数第3段写了中国大多数激进知识分子赶时髦、废汉字、走罗马和拉丁化都让人冒一身冷汗,语言犀利又不乏幽默,读来发人深省。
答案

小题:“劫难”指的是险些被中国人自己“刨个坑儿给埋了”。
小题:汉字能让人诗意地栖居。
小题:①指出他们的言论是险些造成劫难的根源;②批评了他们这种赶时髦的疯癫。
小题:BE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A“废汉字的闹剧”说法不对;C“救中华民族的国运”夸大说法;D“愚昧可以图存与发展”以及“保守主义的金贵不容忽视”缺乏依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汉字与国运熊培云月皓云瀚,汉字江河流淌。相信每位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读到汉字时感觉都是暖洋洋的,那时你像是历尽艰难,终于爬出密林瀚漠,】;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的礼物
刘墉
今天你伤了我的心!
因为听说你居然要把我送给你的玉坠项链,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你一个并未深交的女同学。而那项链却是在你十五岁生日时,我从脖子上摘下,再当场为你挂上的。
尤其令我痛心的是,当你母亲责怪你时,你居然说:“爸爸在送我的时候讲过,这值不了什么钱,所以我认为可以当个小礼物送人。”
这世上许多东西,都是不能以市场价值来衡量的,譬如最珍贵的“爱”。难道上面附有标价。是可以用一张张钞票买到的吗?
“爱”非常抽象,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牵肠挂肚地在我们心里翻腾。当你最困苦时。可以因为想到那份爱,而感觉振奋;当你在孤独的时候。也可因为触及一件带有爱的纪念品,而感觉温馨。
那一条项链,不正是我给你的一件带有爱的纪念品吗?
你要知道,当你的祖父过世之后,每次我触及他用过的笔墨、看过的书籍,都觉得那当中有他的影子。我最早能深深体会的一个课文中的词,就是“手泽犹存”,当我在学校读到之后,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用过的东西翻过来、翻过去,对着灯光照,希望发现父亲的指纹和汗渍。
于是你应当了解,有时候爱竟能长驻在指纹与汗渍中了。如此说来,那项链能说是只有菲薄的价值吗?
是的!我是说过它不值什么钱,但你看那下面跟着的一句话是什么?你说你忘了,那么让我说个故事来提醒你:“从前有一位父亲写信给他在国外读书的孩子,信上说:亲爱的孩子。我好久好久没收到你的信了!而在这期间我已经寄出七封,你是换了地址吗?还是因为功课忙?又难道是身体不舒服?但我实在担心,整天跟你的母亲轮着出去看信箱,我们的生活似乎就是为了等你的信了。
如果你实在太忙。只要写几行字,告诉我们安好,就成了!甚至你只要寄张明信片,上面不必写字。毕竟从地址,我们可以看出你的笔迹,也表示你一切都好。
当然如果因为交通不方便,或要踩着雪去买邮票,你就不要急着回信,免得受寒或在冰上滑跤,你可以等春暖了再给我们消息。
但是!孩子!我们实在是想你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发现那位深爱着孩子的父亲,尽管望眼欲穿地等着孩子的信,到最后,却为了怕孩子去买邮票而受寒,而“请孩子不要急着寄”了!
现在你想起我当初说的话了吗?我说:“这项链不值什么钱,别因为是从我脖子上摘下来给你的。就以为珍贵无比。如果碰到了抢匪,要你的项链,千万不要犹豫、不要抗拒!把它摘下来递过去!它值不了什么钱的!”
孩子!你的生命当然要比这项链珍贵不止亿万倍,我只是想告诉你,在遇到抢匪时,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为了保护这小小的纪念品而受到伤害。
但,那不是说,它便宜到可以随便送给并未深交的女同学,当她小小的生日礼呀!
小题1:“今天你伤了我的心!”究竟是什么伤了作者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为什么把那条玉坠项链看得如此重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在文中花了不少篇幅讲了一则父亲的故事,请问作者这样写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民族习惯强加给父亲的“伟大”与“无私”之类的评语几乎剥夺了他们说“要”的权利,而作者却直言不讳地开始了一个父亲的“索取”,他要自己的孩子学会施予爱的回馈。
B.文章在朴实的叙述中适时地插入简短的议论,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使行文变化多端,摇曳生辉。
C.作者九岁时丧父,那些“带有爱的纪念品”就是父亲的遗物了,从自己寻找父亲手泽的急切到儿子竟要把一件意义非凡的项链送给不曾深交的女同学,表现了作者深情地追忆和颇为激愤地指责。
D.这篇以第一人称写给自己孩子的文字,在细节中深深烙刻着一个父亲沉甸甸的爱,读罢不能不令人动容,扼腕叹息。
E.父爱同母爱一样,是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之一,同母爱相比,父爱显得更加深邃绵绵和不动声色。本文就以“爱的礼物”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儿子深沉的爱,这是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目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存的秘密
最近翻看一本新出的书,专门讲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倒是把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好性格一一罗列了出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讲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在作者看来,刘邦的性格就像太极拳的招数,刚柔相济,阴阳变幻,说有都有,说无都无。这种性格让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彰显某一方面的统帅面孔,使自己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有时威加四海到目空一切;有时儒雅到彻夜倾谈安邦治国大计,有时流氓到扬言可与项羽分食其父的人肉羹。我想,这大约就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了吧。
那是讲大人物的,一般草民学不像,学了也大体没用,搞不好,还被人认为疯疯癫癫的不正常。那么,对我们凡夫俗子,如何培养有益于安身立命的好性格呢?
我把话题先扯开一会儿。宗教不管搞得如何高妙,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它较多地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取向。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一般研究者,主要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方面进行解释。我不反时这种分析。我还想指出另外一个原因。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 至于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顺便说一句,道教的思想与老庄之学基本不相干)。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很明白其中的区别?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擒拿归案,代表道教权威的太上老君是将他放进入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非要毁尸灭迹不成;代表佛教的西方如来则是轻轻一翻巴掌,将猴哥压在五行山下,让他反省了五百年,再派个唐僧去超度他。金庸他们写武侠小说,也注意到其间的微妙区别,少林的人大体比较忠厚老实,武当里面则常常出现想靠武力独步天下的悲剧人物。至于武当的张三丰,当然也是宽厚长者的代表,但他从小与少林关系密切,有佛家根底,自然不足为奇。
我兜了个大圈子,回到本题上,对一般人而言,宽容随和的性格,是比较有益于在人世间逍遥的。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如果对自己的爱人宽容些,就不会有来不及解释的天大误会,那场赢得千百万男女眼泪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麦克白的问题是野心勃勃,但按现代心理学分析,在他成长过程中,在他少年时代,肯定有心理毛病,那症状必然是偏狭偏激,容不得旁人比他强,要把世界上的好事独占了。
写到此处,我相信,有的读者在明白了我的立场后,要笑我迂腐了。眼下是市场经济,到处都是欺诈争斗,拚得像乌眼鸡似的,谁对谁宽容啊?我承认此话千真万确。不过,不妨去看看成功者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并非过眼烟云的成功者,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毕竟多数具备宽容大度的气质。反之,即使一代英才如东吴周郎,亏就亏在气量狭小,害得自己早早吐血而死。
宽容,首先不是对他人方便,给别人好处,而是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个道理想通了,才宽容得起来。有人捐钱帮助穷人,旁人夸他乐善好施,他说自己快乐,换得心如明镜清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本来苦恼烦恼就多,若能求得在家里和社会上都快快乐乐,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
小题1:在作者看来,“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的原因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最后一段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这道理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通读全文,请概括作者所揭示的“生存的秘密”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非常欣赏的。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C.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今天,还竭力倡导宽容,作者认为有点不合时宜。
D.奥塞罗的悲剧源于他的多疑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野心的结果。莎士比亚以精妙之笔告诉世人: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E.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溢着辨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泰山日出(节选)
徐志摩
(1)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微有些白,宇宙只是莽莽苍苍的。但这时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2)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3)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4)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
(5)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6)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7)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去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8)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9)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送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10)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超……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平地,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11)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送走光明的胜利……
(12)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体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13)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小题1:第二段中“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
小题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把抒情主人公“我”幻想成一个立在大地顶尖的巨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文中有一个很有力的句子,即日出时“我”发出的欢呼:“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三个短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4:在这篇散文中,对日出的壮丽景象作了大量的描绘。 (6分)
(1)文中为什么用“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来形容色彩?
(2)文中又用“鱼龙” “神驹”“雀屏”等各种动物形象来比喻,其好处是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
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
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
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
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
小题1:对文章开头引用林雨堂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艺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B.林雨堂的欣赏心态没有受到欧美人的影响。
C.林雨堂很赞赏传统的儒家的欣赏观。
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是否定的。
小题2:对欧美人的欣赏心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B.欧美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C.欧美人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欣赏持同样的心态。
D.中国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作家的人格背景。
小题3:对本文结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
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绝对不会传之不朽。
C.提高文品的关键,在于提高作家的人品——思想修养和境界。
D.从中国人的欣赏心态的角度,强调提高作家的思想修养。
小题4:根据本文的观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无名氏的作品的欣赏,只能是就文论文。
B.中国人对无名氏的作品,评价不会太高。
C.中国人对欧美文学作品的欣赏,同样看重人品。
D.欧美人对中国作品的欣赏,同样就文论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饿死肿瘤
青云
最近,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分别发现了能够饿死肿瘤的药物。美国科学家合成了可饿死肿瘤的新药阿瓦斯丁,而英国科学家则发现天然中草药半枝莲的提炼物也可以用来饿死肿瘤。
阿瓦斯丁是一种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肿瘤组织无法获得所需的血液、氧和其它养分而最终“饿死”,达到抗癌功效。2004年2月6日,阿瓦斯丁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这是美国批准上市的第一种采用“饿死肿瘤”技术的抗癌新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局长马克·麦克莱伦在一份声明中称,阿瓦斯丁获得批准是多年研究开发工作的结晶,它和其它一些抗癌新药展示了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给癌症患者带来的新希望。临床测试证明,阿瓦斯丁可用来治疗结肠直肠癌晚期的患者,令其生存率增加50%,平均寿命延长5个月。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报告统计,结直肠癌在世界最常发现的癌症中位居第三,同时也是发展中国最多见的癌症,新病例数达92.5万。美国批准阿瓦斯丁主要依据来源于一个超过900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该临床研究的数据证明了使用阿瓦斯丁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继续生活6.3个月,比单纯化疗的患者获得了多达5个月的生存期。《纽约时报》的记者评论说,若一种新抗癌药能延长患者寿命两三个月便等于成功,阿瓦斯丁能延长患者5个月的寿命,已超出期望值。不少临床试验也发现,该药物会导致高血压等副作用,极少数情况下还会引发比较严重的结肠穿孔。阿瓦斯丁已显示对乳癌效果不佳,研究人员正研究它对胰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肾癌的效果。目前,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研发出近10种类似药物,阿瓦斯丁被视为样板而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中草药半枝莲的提炼物可以用来对付癌组织。半枝莲是一种类似薄荷的唇型科植物,在传统中药方面用来治疗肿瘤。专家发现,半枝莲的提炼物制成的一种药可以破坏为癌组织供应血液的血管。研究人员说,这种药比一般的常用抗癌药好,因为,一般的药物对健康细胞和癌细胞同样起作用。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麦高恩教授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在癌症病人身上使用这种新开发的药物。到目前为止,有关的实验都在实验室中进行。专家在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是来自人体的乳腺癌和肺癌组织。研究发现,半枝莲提炼物主要针对癌症组织的血管。使癌症组织因为得不到氧气和养分供应而坏死。参加研究的达奇博士说,他们开发的新药物有独特的选择性,只对付为癌组织提供血液的血管,并不危害到那些连接到正常组织的血管。
达奇博士说,传统药物除了对付癌组织外也对健康细胞构成影响,因此有不少副作用。她认为,新药物不会令病人出现从前那么多的不良反应。研究小组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资金,以便在未来数年内在病人身上进行试验。负责研究工作的麦高恩教授说,在病人身上做试验之前,他们仍然有不少工作需要做,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是令人感到兴奋的。
小题1:下列对“饿死肿瘤技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饿死肿瘤技术就是通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成的抗体药物,抑制癌症肿瘤组织新血管的形成,使肿瘤无法获得养分而最终饿死的技术。
B.饿死肿瘤技术就是通过药物破坏为癌组织供应血液的血管,使癌组织因得不到氧气和养分供应而坏死的技术。
C.饿死肿瘤技术就是通过药物废去癌症肿瘤制造血管的能力,或破坏为癌组织供应血液的血管,使癌组织因得不到氧气和养分供应而减慢或停止扩散的技术。
D.饿死肿瘤技术就是通过药物刺激新血管的形成,使肿瘤无法获得所需的血液、氧和其它氧分而最终坏死的技术。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同为饿死肿瘤的抗癌新药,阿瓦斯丁与半枝莲的提炼药制成的药物药理也不完全相:阿尔斯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废去癌症肿瘤制造血管的能力,使肿瘤组织无法获得所需的血液、氧和其它养分而最终“饿死”;半枝莲提炼物制成的药物则通过破坏为癌组织供应血液的血管达到“饿死肿瘤”的功效。
B.用半枝莲的提炼物制成的抗癌新药,最大的优点是有独特的选择性,只对付为癌组织提供血液和血管,并不危害到那些连接到正常组织的血管,因而不会令病人出现从前那么多的不良反应。
C.目前利用半枝莲的提炼物制成的抗癌药物用于人体试验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用于临床实践。
D.到目前为止,有关半枝莲提炼物的抗癌实验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专家在实验室中所使用的也仅限于来自人体的乳腺癌和肺癌组织。尽管如此,研究前景仍然是令人兴奋的。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癌症肿瘤之所以不断扩散,是因为它能在人体内自制血管,供其吸收氧气和养分。
B.英国科学家的发现表明,利用天然中草药治疗癌症,其效果优于人工合成的药物,中医治癌前景广阔。
C.在“饿死肿瘤”技术的指导下,还将有许多抗癌新药问世;“饿死肿瘤”的技术对如何对付良性肿瘤有重要的启示。
D.一旦进入临床试验,半枝莲的提炼物制成的抗癌新药将在许多方面优于人工合成的阿瓦斯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