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6-27题。(25分)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6-27题。(25分)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
“翠翠,等一等,我就回来!”
“你不拉回来了吗?”
“我就回来!”
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的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的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哭得可笑,一个人便回到屋中去,坐在黑黝黝的灶边把火烧燃后,她又走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事后,就回家里来吃饭。
翠翠第二次请求祖父,祖父不理会,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
天夜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的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杜鹃又叫了。
“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
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走过去才晓得翠翠已哭了许久。祖父一个下半天来,皆弯着个腰在船上拉来拉去,歇歇时手也酸了,腰也酸了,照规矩,一到家里就会嗅到锅中所焖瓜菜的味道,且可见到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今天情形竟不同了一点。
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
翠翠不作声。
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翠翠把手从眼睛边移开,靠近了祖父身边去,“我不哭了。”
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说到一些有趣味的故事。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因此饭后兴致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26.第一自然段中翠翠为什么“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10分)
27.选段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分点概括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并举出相应的例子。(15分)
答案
26.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7.①烘托夜幕降落时的气氛;②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如孤寂与惆怅,内心的骚动难安;③构织浓厚的乡土气息。
解析
26.分析从忙到闲3分,分析与外物的对比3分,分析少女的情怀3分,语言表述1分。
27.每点5分,概括3分,举例2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6-27题。(25分)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A.宝玉从贾母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玉急得直唉声跺
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
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舅舅的生日上穿上这件裘子,晴
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恨命咬牙捱着补裘子,直到夜很深了才做完。
(《红楼梦》)
B.当欧也妮看到查理写巴黎朋友的诀别信后,决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和积蓄送给查理。
查理在接受这笔财产时感激涕零,他也把装有母亲肖像的梳妆匣交托给欧也妮保管。此
后查理决定到海外经商,临行前,欧也妮和查理依依不舍,流泪,海誓山盟。查理走后,
欧也妮对他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开那个梳妆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详一番。
(《欧也妮?葛朗台》)
C.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唐
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过来,
把桑丘和唐吉诃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
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 (《唐吉诃德》)
D.因为看不惯儿子“离经叛道”的生活,吴老太爷不愿意到上海生活,但由于局势动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将举办各种天文活动,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而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火星是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很近的行星。有科学家提出:火星是人类移民太空的未来家园。因此,近几十年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争先恐后地探索火星。2008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凤凰”号,首次在火星极区着陆,寻找到一些水和生命存在的证据。2009年10月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探索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
“萤火一号”携带仪器对火星和“火卫1”拍照,寻找火星水源和生命迹象。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项目副总设计师陈昌亚介绍说,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10月将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飞向火星。经过3.5亿公里的漫长飞行,预计在2010年8月抵达火星,并绕着火星探测。
“萤火一号”主要携带8件仪器,包括两台摄像机、两台磁强计、离子探测包以及光学成像仪等。“萤火一号”将对火星和“火卫1”拍照,努力在火星上寻找水源,甚至是生命的迹象。此外,还有三项科学任务: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揭示类地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特征。
火星每15至17年最接近地球,这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机。此次选择在2010年8月抵达火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届时火星距离地球5600万公里。
火星探测困难重重。近40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2/3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火星上的一块石头或者一阵狂风,都有可能破坏掉原有的计划。
陈昌亚表示,“萤火一号”的寿命暂定1年。它将遇到的最大挑战是7个长达8.8小时的火星阴影,由于“萤火一号”从太阳接受能量,因此在火星阴影中卫星必须进入休眠状态,等待火星阴影结束后重新启动。届时舱外温度是-200℃以下,过低的温度可能将“萤火一号”“冻死”。美国“凤凰”号探测器就在火星的严冬中被“冻死”。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萤火一号”防冻进行技术攻关。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科学家们预测,像地球一样,火星在诞生之初曾拥有大量水。从1996年起,美国开始实施“火星生命计划”,即每隔26个月发射1至2个不载人火星探测器,以便最终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2002年3月,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表明,首次发现火星上有大量结冰的水。
2011年,美国还将发射“火星科学试验室”火星车。这种新一代火星车约有一辆吉普车大小,可在60度的斜坡上正常行驶;将依靠核能来工作,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电力系统,取代目前火星车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将大大增进行程和使用寿命,提高其开展实验活动的能力。新型火星车最引人注目的是用“空间起重机”登陆。“火星科学试验室”能对火星上的一些“死角”进行考察,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美国计划2014年之前带回第一批火星岩石和土壤标本,以确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随着“取样返回”任务的完成,“火星生命计划”也会宣告结束。此后,美国将为载人火星探索做各种准备,以期实现载人登陆火星。
小题1:下列对“萤火一号”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萤火一号”将对火星和“火卫1”拍照,努力在火星上寻找水源和生命的迹象。
B.“萤火一号”是将在2009年10月搭乘俄罗斯火箭起飞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
C.揭示类地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特征是“萤火一号”将要完成的主要科学任务。
D.“萤火一号”携带有两台摄像机、两台磁强计、离子探测包以及其它多种仪器。
小题2: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08年,美国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凤凰号”,这个探测器首次在火星上寻找到一些水和生命存在的证据。
B.在火星阴影中“萤火一号”必须进入休眠状态,因为当舱外的温度为-200℃时,“萤火一号”会被“冻死”。
C.火星探测的一个难题,是火星的地表气候并不稳定,只要一块石头或者一阵狂风,就会破坏掉原有的计划。
D.1996年起,美国开始实施“火星生命计划”,发射不载人探测器,“取样返回”是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任务。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选择让“萤火一号”在2010年8月抵达火星,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最近时是5600万公里,最远时为3.5亿公里。
B.虽然火星阴影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凤凰”号探测器如果没有在火星的严冬中被“冻死”,现在一定还在火星上工作。
C.美国将发射的“火星科学试验室”火星车,性能较优越。它对一些火星“死角”的考察,可能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
D.火星因被发现有水与生命存在的证据,并与地球最为相似,距离也很近,将成为第一个人类移民太空的未来家园。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墨家文化凤鸣千年
虽然这些年也看了一些古代经典,但墨子的著作,总没有深入地阅读,因为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已经被儒、释、道三分天下,墨家学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在春秋战国年代,在数百年中,儒学与墨学
并列为“显学”之列,怛称雄学坛数百年后,墨学突然神秘地消失在文化的视野中,似乎人们记不得它曾经是那样的横扫百家,叱咤风云。也许是因为墨学在许多方面以儒学为敌,所以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令一下时,其命运便已注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墨子》之所以能够保存到今天,乃是寄荫于道家,东晋葛洪先生异想天开地将墨子先生列为道家神仙之列,《墨子》一书也便Ⅲ页理成章地成为道家的典籍汇编于《道藏》中。
墨学退出中华文化的主流,我认为这是墨家纯洁性使然,没有任何一个专制的政府,能够见容于墨家的存在。确实,墨家与其他诸子百家相比,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其不仅仅是学术的流派,而且是准军事组织,准政治组织,是民间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是智者、学者、演说家、辩论家、技术家及武士的集合,有儒家的责任感。有法家的严谨,有名家的智慧,有道家的广博,有兵家的谋略,有纵横家的才气。他们自食其力,不依赖于政府,独立于政府,这是何等让一个专制的政权为之心惊胆战。墨家不是宗教,但我认为其超越宗教,其有宗教的力量,但并没有宗教的崇拜;有宗教的激情,但没有宗教的偏颇。
梁启超曾列举先秦文化的六大不足:论理逻辑思想之缺乏;物理学实学之缺乏;无抗论别择之风;门户主奴之见太深;崇古保守之念太重;师法家数之界太严。但令人惊奇的是,墨家正是对这六大不足的补充。墨家的逻辑学,堪称为中国古代逻辑之高峰。在物理学实学
方面.墨家虽然还未能达到古希腊的数学方法水平,但在先秦诸子中,却是雄视一方。而在抗论别择上,墨家在中国文化中最具有此精神特质。同样,在保守崇古上,虽然墨家也强调古代的经验,但更加强调发展的观点,这也是墨家与儒学的区别之一。墨家有自己的一套
严密的理论,但因为墨家实际上更是实际的践行者,所以与其他门派相比,其思辨精神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其理论更多是建立在逻辑学与认识论的基础上,而非徒然的门户意气之争,这从墨家的经典中可以见到墨家在钻研其他学术流派上是花了许多时间,而对其异议则是分
析判断后以理性的眼光给予评判。从这几点说来,墨家在两千年前的思想,即使以现代意义看来,仍然在许多方面堪称典范。
梁漱溟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西方生活方式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极强,缺乏西方的集团生活方式。中国缺乏集团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过集团生活,墨家就可列为集团生活的典型。汉代以后,以家庭为本位的观念兴起,
墨家的集团生活方式便无法见容于社会,而其根本的原因,是秦汉之后.中国专制集权主义的高度发展,在政治专制臻于完善,学术的自由空间便急剧地压缩,那么学术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与政治专制合二为一,这是儒学的道路;要么躲避世事,空谈玄理,这是道家以
及后来进入中国的佛教的道路。所以,墨学学派的消失,是专制集权政治的必然结果。墨家的书籍证明了其不仅是思想一流、技术一流,其军事能力也是一流。
小题1:下列对墨家退出中华文化主流的原因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墨学退出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墨家纯洁性使然。没有任何一个专制的政府,能够见容于墨家的存在。
B.墨家不仅仅是学术的流派,而且是军事组织、政治组织,是民间强大的政治力量,是智者、学者、演说家、辩论家、技术家及武士的集合。
c.他们自食其力,不依赖于政府,独立于政府,这是何等让一个一专制的政权为之心惊胆战。
D.墨家不是宗教,但超越宗教,有宗教的力量,但并没有宗教的崇拜;有宗教的激情,但没有宗教的偏颇。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墨家“即使以现代意义看来,仍然在许多方面堪称典范”的原因的一项是
A.墨家的逻辑学,堪称为中国古代逻辑之高峰。
B.在物理学实学方面,墨家虽然还未能达到古希腊的数学方法水平,但在先秦诸子中,却是雄视一方。
C.墨家的书籍证明了其不仅是思想一流、技术一流,其军事能力也是一流。
D.墨家思辨精神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其理论更多是建立在逻辑学与认识论的基础上,而非徒然的门户意气之争。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儒、释、道三分天下,墨家学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
B.墨子先生属于道家神仙之列,《墨子》一书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道家的典籍汇编于《道藏》中。
c.同样,在保守崇古上,虽然墨家也强调古代的经验,但更加强调发展的观点,这也是墨家与儒学的根本区别。
D.汉代以后,以家庭为本位的观念兴起,墨家的集团生活方式便无法见容于社会,墨学学派的消失,是专制集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呐喊》以日记体的形式,纪录了“狂人”的心理活动;小说集中小说每篇有各自的主题,又有着共同的大主题;人物既个性鲜明,又具有典型性。
B.巴金作品《家》中的大哥觉新善良懦弱,逆来顺受,奉行“作揖哲学”;觉民沉着温和,只关心个人幸福;觉慧单纯热情,决不跟旧势力妥协。
C.《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棠棣之花》《炉中煤》《太阳礼赞》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D.《哈姆雷特》继承古希腊罗马戏剧的“三一律”,不再受单一严整规则的限制。作品在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设置了复杂曲折的情节线索。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试题
“生前著作无虚日” 
叶永烈
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一个脾气鲠直而性格爽朗的人。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
梁实秋在海峡两岸,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大抵因为他的生命的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他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他曾拍着自己高高的前额说:“我大不喜欢上街。一走出去,我这张脸马上就叫人认出来了!”在他去世之后,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
在海峡这边,老年人是从当年“新月派”作品中熟悉他的名字,中年人是从鲁迅的杂文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梁实秋的批判知其大名,年轻人则从《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见到“主编梁实秋”而知其人。自从1986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社印行《雅舍怀旧》和上海书店重印40年代的《雅舍小品》以来,作为作家的梁实秋,才开始为大陆的读者所认识。
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来评论鲁迅和梁实秋在30年代那场大论战孰是孰非尚为时太早。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梁实秋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我倒以为,在众多的关于梁实秋的评论文章中,以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一文(1987年11月4日台湾《中国时报》)最为公允,如实地勾画出梁实秋先生的形象:
“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台湾读者最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其次,该是翻译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一般学生最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梁实秋。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古人常以“著作等身”来形容著作之丰,而对梁实秋来说,该是“著作超身”了。把他的著作一本本摊开,连一张乒乓球桌面也放不下!
他的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37年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37出莎剧,加上莎诗3卷,煌煌400余万字。
在1967年,他完成莎翁巨著中译之后,又以7年功夫写成100万字《英国文学史》,以及与此书相呼应的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他译《世界名人传》124册。
他编英汉字典,从小学生用的,直至大学生用的,多达30多种。
他编各式各样英语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他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对于西洋文学的精通,诚如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稔熟。他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他的《雅舍小品》,是他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在读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的“雅舍”,原本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的客居,座落半山上,邮差送信不便,他就在山下挂一信箱。信箱不可无名,他的邻居叫龚业雅,他从中取出个“雅”字,在信箱上写“雅舍”两字。他的《雅舍小品》不断地写下去,1973年出了续集,1982年出了3集,1986年出了4集。还出版’《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前妻程季淑死后,葬在美国西雅图槐园,他把心中的思念写成《槐园梦忆》。他与继室韩菁清之间的书信,正在编写成20万字的《菁秋琐记》。每逢周末,他必定给在美国的次女文蔷写一封散文笔调的家书。长达14年的家书,又汇成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记下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脚印……
80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据夫人韩菁清女士言及,她常常发现,梁实秋椅子的坐垫上,留着一滩鲜血——他专心致志于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他全然不觉得!
无论哪家哪派,无论怎样评价。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扳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
难怪,老舍夫人胡絮青在梁实秋辞世之后,用14个字精辟地概括梁实秋一生:
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节选自《名人秘闻录·梁实秋的梦》)
小题1: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扼要而全面的概括出你眼中的梁实秋的形象。(文字含标点不超过30字)   
答:
小题2:“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小题3:你认为,该怎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本文是从什么角度评论梁实秋的?你对作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