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人类血型由进化决定最近,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血型其实是由进化决定的。我们的四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血型由进化决定
最近,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血型其实是由进化决定的。
我们的四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的。在寒冷的年代,由于草原上可供食用的东西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去适应新地形,从而猎取新食物。由于新的饮食结构出现,人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紧接着血型也会有所变化。
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它出现于公元前6万年至公元前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野草、昆虫和从树上掉下来的猛兽吃剩下的果实。而四万年前出现了克鲁马侬人,他们以狩猎为生。在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他们向非洲和亚洲转移。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公元前1.5万年之间。当时,我们以果实为生的祖先,逐渐以杂食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成为现今住在欧洲土地上的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开始接受驯养,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就是现在,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当时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旱的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气候的变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这种血型一开始出现在蒙古人种身上,随着他们后来不断向欧洲大陆迁徙,结果今天有许多东欧人都是这个血型。
人体的4种血型最后出现的是AB型,它的出现距今还不到1000年的时间,是“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后的产物。AB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但他们易患恶性肿瘤。
科学家估计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新血型,比如说C型。只有这种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的严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来,因为这时原先那4种血型的人将抵不住这种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他们会很快消失。
小题1:下列不能成为“人类血型由进化决定”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公元前6万年至公元前4万年之间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四万年前出现的克鲁马侬人,他们以狩猎为生。
B.公元前2.5万年至公元前1.5万年之间,农耕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开始接受驯养。
C.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旱的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
D.印欧语民族和蒙古人混杂在一起,使这种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寒冷的年代,由于草原上可供食用的东西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去适应新地形,从而猎取新食物,克鲁马侬人在猎光了所有的野兽后,他们向非洲和亚洲转移。
B.蒙古人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后,气候的变化便成了蒙古人具有B型血的主要因素。
C.在距今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最后出现的血型是AB型,它是具有A型血和B型血的人种混杂在一起后的产物,这种血型的人易患恶性肿瘤。
D.新的饮食结构的出现,导致人的血型也会随之变化,紧接着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类的血型其实是由进化决定的。
B.科学家估计,C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的严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来。
C.人类不断的进化再加上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于是形成了我们的不同血型。
D.现在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会使原先那四种血型很快消失,一种新血型将取代它们。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D (此项是AB血型的人的特点,不是“人类血型由进化决定”的依据)
小题2:C  (A.不是“猎光了所有的野兽”,是“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B是 “东非的一部分人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 ;D先是“人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有所变化”,然后才是血型变化)
小题3:B (A项“证实”错,原文是“认为”。C项应为“血型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的”条件不全面。D项原文是估计,不是指“现在”,推断过于绝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人类血型由进化决定最近,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血型其实是由进化决定的。我们的四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咖啡中的化学
咖啡为何提神
咖啡因是咖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成分,它是一种生物碱,最早是在1821年从咖啡中分离出来。其实,这种物质并非咖啡独有,在咖啡、茶、巧克力、软饮料、可乐和泡沫饮料中,我们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平均可言,两杯茶所含的咖啡因相当于一杯咖啡的含量。咖啡因会影响人体大脑、心脏血管、胃肠、肌肉及肾脏等器官的功能。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判断、记忆和感情活动;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并提高新陈代谢机能。咖啡因也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这就是喝咖啡为什么会提神的原因。
但是,如果咖啡喝得太多,有时可能会出现咖啡碱中毒,会使人觉得疲倦、焦虚和神经过敏,甚至伴随心悸和失眠症状出现。同时,咖啡因对于骨质疏松症或髋关节骨折的发生,可能有一些负面的促进影响。
对咖啡的香气贡献最大的,就是挥发性物质了。人们对咖啡的香味进行气相色谱法成分分析,发现它是由酸、醇、乙醛、酮、脂、硫磺化合物、苯酚、氮化合物等数百种挥发成分复合而成。大致上说,脂肪、蛋白质、糖类是香气的重要来源,而脂质成分则会和咖啡的酸、苦调和,形成滑润的味道。如果咖啡的香味消失了,就意味着品质变差,可见香气和品质的关系十分密切。
这些挥发性物质很多并非咖啡豆的原始成分,而是在烘焙的过程中,咖啡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彼此发生反应,形成的新的化合物。比如咖啡中的糖类、氢基酸和其他有机酸互相作用,最终产生出独特易挥发的物质。
在咖啡豆的烘焙过程中,当豆子的内部温度超过200摄氏度时,咖啡豆中含有的糖分在烘焙后会转为焦糖,同时,豆中的粗纤维也在烘焙中炭化,与糖分的焦糖互相结合,咖啡豆变成棕褐色。这时候,英才豆子中含有的油脂开始从内部溢出,在高温中挥发。这正是香气产生的时刻。油脂溢出并挥发得越多,咖啡的味道就越浓。
优质咖啡的香气能令咖啡倍添滋味,而真正顶级的咖啡,嗅觉的芳香享受比味觉的品尝享受更令人动心。
(选自《科学之迷》)
小题1:下列对咖啡因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咖啡因是咖啡的主要成分,它最早是从咖啡中分离出来,是由生物碱构成的。
B.咖啡因不仅在咖啡中含有,而且在茶、巧克力和各种饮料中,也可找到它的成分。
C.咖啡因如果作用于人体,则会影响人的大脑、心脏和血管器官,适量的咖啡因会给人提神。
D.咖啡因对人体也有毒负作用,接受者会觉得疲倦、焦虑和神经过敏。
小题2:下列说法不属于咖啡“化学”现象的一项是    (   )
A.茶与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但相比之下咖啡中的含量一般要比茶中的含量多一倍。
B.适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活泼心肌,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提高代谢机能。
C.咖啡中的脂质成分会与咖啡中的酸性物质、苦性物质调和,形成宜人的滑润味道。
D.咖啡豆在经过一定温度的烘焙后,其中的粗纤维便会炭化,与糖分中的焦糖结合,使咖啡豆变成棕褐色。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提神作用,因此人们在工作疲劳时适量地饮用咖啡,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B.咖啡喝多了,就会导致咖啡碱中毒,长期喝咖啡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C.咖啡的香味往往决定咖啡的品质,人们可以采用添加香料的方法来提高咖啡的质量。
D.咖啡中的挥发物质是香气的重要来源,民用和工业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亚拉巴马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经过对X射线探测卫星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一颗距离地球4万光年之遥的中子星带有迄今为止宇宙内最强的磁场,其磁场强度相当于普通中子星的100倍。
该研究课题的负责人、美国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库维利奥图博士表示,此“新发现”将有助于天文学家精确计算出中子星释放重元素的速度并求得其与其他星体一样的走向死亡的快慢程度。有关专家们评论说,具有强磁场中子星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一个困扰学术界长达19年的低能伽马射线辐射源之谜,同时还令人信服地表明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一类磁场强度近乎地球磁场1000万亿倍的特殊中子星——“磁星”(MAGNE – TARS)。据航空航天局发布的消息,强磁场中子星代号为SGR – 1806 – 20,质量与太阳接近,半径只有16千米,每隔7.5秒钟旋转一圈。该恒星内部的强大磁场使中子星的表面被加热至1800万华氏度(1000万摄氏度)的高温,磁场的缓慢变动引发了星体周期性的外壳震动,正是这种类似地震的“星震”向宇宙释放出强烈的低能伽马射线。
宇宙中的“磁星”发出的低能伽马射线强度极大,其每秒释放出来的能量便相当于太阳一年的辐射能,英才该奇异的天文现象发现于197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曾据此于1992年提出了“磁星”理论。科学家们现表示相信,宇宙中的中子星至少有10%可称得上是“磁星”,据此,银河系内的此类中子星估计多达数百万个。
小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文中对SGP – 1860 – 20 星的特性进行解说的是   (   )
A.该磁星的磁场在已发现的中子星中最强的。
B.该强磁场中子星的磁场不是固定不变的。
C.该星体的表面温度极高,并且磁场变化引发了外壳周期性震动。
D.该星体像宇宙中的其他星体一样也会走向死亡。
小题2:对“奇异的天文现象”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
A.1979年发现的某个地方发出一种强度极大的低能伽马射线。
B.1979年发现的强磁场中子星向宇宙释放低能伽马射线。
C.低能伽马射线每秒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的辐射能量。
D.磁星以“星震”的方式向宇宙释放强烈的低能伽马射线。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992年科学家提出宇宙中存在着磁场极强的中子星的理论。
B.直到1998年科学家才利用科技手段探测到强磁场中子星。
C.磁星的发现使科学家精神计算出了中子星释放重元素的速度。
D.新发现的强磁场中子星只是众多“磁星”中的一个而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技术专家认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富煤、贫油、少气”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在未来30年至50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煤变油”技术的利用及推广被提上日程。日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商业规模煤制油工厂的南非沙索公司与我国神华集团合作,利用其世界领先的煤炭液化工艺,开始了在陕西榆林和宁夏宁东投资两座煤制油工厂的可行性研究。
所谓“煤变油”,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煤炭是一种碳含量高,但氢含量只有5%的固体。与液体燃料相比,煤炭也不便于处理和运输。除此考虑之外,“煤变油”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新型的煤液化工艺技术,加快煤制油产业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煤变油”是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的。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日、苏、荷兰等国都加入了煤炭液化新技术的研究行列。但因这些发达国家煤价过高,劳动成本又十分昂贵,虽然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却难以提升至产业化日程,致使“煤变油”丧失市场。
我国的煤制油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近年来,中国先后引进了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煤炭液化技术,进行了建设煤炭液化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使用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石油的现代工业化经验。
以我国目前掌握的“煤变油”技术,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开发。但是,其解决方案及技术推广从摸索形成到正式投入商业运作可能需要数年之久。这让众多拥有“煤变油”技术的国外企业得到了机会。今年7月,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宣布利用其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与我国最大能源企业之一——神华集团合作,在神华的宁夏宁东煤炭基地共同研究建设一座日产油品及化工品7万桶的煤炭间接液化工厂。
诚然,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和巨大的前期投入曾使得各国企业对“煤变油”项目持审慎态度。一般来说,一家世界级的间接煤液化工厂每年需要1500万-1900万吨煤来生产约450万吨柴油、石脑油及液化石油气。英才如此规模的煤制油工厂建设成本将在400亿元到500亿元人民币之间。但据神华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煤液化除了能满足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需求,同时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据介绍,在煤变油效益的估量上,主要参考欧佩克23美元至28美元一桶的石油指导价格。以23美元测算,回报率在11%左右。目前石油价格在60美元左右一桶,照此标准计算,“煤变油”项目就更有竞争力。此外,在还贷、税收、地方能源供应方面给我国带来的可量化的收益将相当于投入的1.3倍。 
小题1:下列关于“煤变油”技术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煤变油”技术是将碳含量高、氢含量低的固体变为液体的一项技术。
B.“煤变油”技术就是将煤变成油的技术。
C.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技术叫“煤变油”
技术。
D.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的一项新型的煤液化工艺技术叫“煤变油”
技术。
小题2:下列关于“煤变油”技术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煤变油”技术研究是为了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在短期内会使我国能源结
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B.“煤变油”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我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
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C.煤油化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收益将相当于投入的1.3倍。
D.“煤变油”项目在今天更有竞争力,在煤变油效益的估量上,回报率远远超过11%。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世界上只有南非拥有商业规模煤制油工厂,我国还没有实质性的工业化生产。
B.因为“煤变油”丧失了市场,所以人们对“煤变油”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技术上。
C.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将与我国神华集团合作,共同研究建设煤炭间接液化工厂。
D.尽管各国企业对“煤变油”项目持审慎态度,但“煤变油”技术的前景广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慢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 “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1期)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沈阳今年在世博园承办首届“世遗会”
2007年6月9日至10月9日,首届世界遗产博览会在沈阳举办。
为承办好首届“世遗会”,沈阳市将对世博园内原有建筑进行一定改造:新建一个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展演馆,引进世界领先的数字球幕电影技术,建造数字球幕电影厅;原有的7000平方米的百花馆、4000平方米的凤之翼展馆将改建为世界遗产知识介绍和五大洲遗产展示主要场馆;世博园内的中心广场、6500平方米的小剧场将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民俗文化的展演现场,与世界遗产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等实地展示相结合。
虽然世博园增加了世界遗产博览会的内容,但门票价格仍维持去年世园会50元的门票价格,并对现役军人、70岁老人、1.1米以下的儿童、特困学生实行免费参观;残疾人、中小学生半价优惠。
世界文化遗产展出场地分两个展馆和三个展示场地,其中两展馆相距不到百米。首届“世界遗产博览会”将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至少有一样遗产展出。
第一展馆,面积6700平方米,分别为序厅、亚洲厅和非洲厅。
第二展馆,面积7400平方米,为美洲厅、欧洲厅、大洋洲厅。
三个单项展区:一是世界遗产保护展区;二是世界遗产索引台和查询台;三是世界遗产典故谐趣廊。
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搬来”830处世界遗产,沈阳再度创造了奇迹。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次沈阳“世遗会”将创下六个“世界第一”。棋盘山正在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地”。
●世界首创:自1972年缔结《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举办过世界遗产博览会,沈阳第一次以一个城市的力量来汇聚所有的世界遗产,堪称震惊世界的创举。
●规格最高:本届世界遗产博览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遗产最齐:世界遗产拥有国目前有138个,共有世界遗产830处,此次将全部参展。在一座城市可以参观、欣赏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将是本届世界遗产博览会的最大特色。
●科技最新:除了实物、模型、图片、电视片展示外,本次展会充分利用声光电手段,营造浪漫恢弘的气势,其中引自美国的大型多维球幕电影,将全方位播放世界遗产的每一个景点。
●首个园中展:本届世界遗产博览会在沈阳世博园内举办,既为世界遗产博览会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又为这个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展示花卉品种最多、大森林中的世博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已经建成的世博园中举办“世遗会”,而且永久性存在下去,这种“园中展”的形式又是一个创举。
●游客量最多:本届展会吸引游客的目标为1000万以上,争取再创展会游客新纪录。
小题1:下列关于“世遗会”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遗会的全称是世界遗产博览会。
B.本次沈阳世遗会在沈阳世博会的原址上进行了整体改造,参观价值极高。
C.部分参观世遗会的人员可以凭借相关有效证件享受票价的优惠。
D.世遗会上参展的展品有许多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遗产。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世遗会相关情况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遗产知识介绍和五大洲遗产展示主要场馆将会是最吸引参观者眼球的景点。
B.因为本次世遗会的门票价格和原世博会的门票价格持平,所以这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来到世遗会。
C.世遗会的展品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六大洲,涵盖范围之广令人赞叹。
D.本次沈阳世遗会将创下多项第一,令人赞叹。这将是未来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地”的主要资本。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关于世遗会将创造“世界第一”的相关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沈阳是世界上第一个举办世遗会的城市。
B.本次沈阳世遗会将创造世界遗产数量之最,有138个国家的830余处遗产参展。
C.世遗会引进的是世界领先的数字球幕电影技术,技术含量极高。
D.世博园中有世遗会,这种“园中园”的形式将是世界上的一个壮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