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绝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丈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小题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小题2:“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
小题3:“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解析

小题1: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小题2: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小题3: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绝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李泽厚
在世界各大民族和文化传统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我们应从这个根本点出发,结合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观察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
从哲学上看,善历来是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课题。西方哲学很为重视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中一向不占主要地位。中国艺术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美学上,便是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这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中国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意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反对沉溺于低级无聊的官能享受。
在中国美学的“诗言志”这一古老的命题中,开始蕴涵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个思想的萌芽。这一基本的思想和古希腊美学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的说法,刚好成为一个明显的对比,表现了东西方美学的不同特征。尽管古希腊美学也不否认艺术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和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它更为强调的毕竟是艺术对现实的再现的认识作用。中国美学强调情感的表现,但同时又要求艺术表现的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从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到《毛诗序》中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义”,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美学历来认为真正的艺术无不是贯注在人格中的善的情感的真实无伪的表现,“理”与“情”不能互相外在、分离,而应当融为一体。
在中国美学中,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西方也有明显的不同。西方常常是由道德而走向宗教,以宗教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美学则是由道德而走向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不到宗教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解脱,这是中华民族应当批判继承的优良传统。我们民族的那种历经患难而不灭的坚毅乐观的精神,不能说同这种传统毫无关系。(选自《中国美学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几个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点”:指中华民族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并影响了中国哲学、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
B.“诗言志”:指艺术是用来表达情感的。
C.“认识论”:指西方哲学十分重视而中国哲学却忽视了的一种关于人的认识的来源、发展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
D.“批判继承”:指运用鲁迅所提倡的“拿来主义”原则进行继承。
小题2:对“在中国美学中,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样说是因为中国艺术在美学上历来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B.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必须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要求审美必须具有社会价值。
C.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美学强调艺术必须表现情感,而且这种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
D.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民族历经患难而不灭的坚毅乐观的精神正是建筑在这一美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是世界各大民族中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的民族。
B.文章将中国美学“诗言志”之说与古希腊美学“摹仿”之说进行对比,为的是表明东西方美学的不同特征。
C.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有三点:(1)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2)强调艺术是情感表现,且这种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3)审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D.中国美学由道德走向审美,是人间正道;而西方美学由道德走向宗教就不大妥当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水西送”工程的意义
思 源
内蒙古生态形势已经相当险恶。旱,缺水,风沙,已成为内蒙古气候的写照,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锡林郭勒,在蒙语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历史上曾是水草茂盛的好地方,如今却面临严重的沙化现象。这里60%的草原沙土裸露,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恶化之中,不远的将来,被沙化的草原将有可能和原有占全盟l/4面积的浑善达克沙地连成一片,沙尘暴之源更加扩大,后果非常严重。在额济纳旗,年降水量仅37毫米,原本处于额济纳盆地底部的居延海居然全部干涸,昔日的额济纳绿洲正逐渐消失,等待它的命运也许就是下一个罗布泊。顺着额济纳向南,是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就占去全旗70%的土地。在这片5万平方千米面积的大沙漠的东南面,是腾格里沙漠,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两大沙漠之间的绿洲也在消失之中。不用几年工夫,这里将会成为两大沙漠手拉手的黄沙带。这不又是一处生态悲剧吗?
到哪里才能找到水呢?为寻找新的水源,人们修建水库、打深井,抽取地下水,搞流域间调水,实施人工降雨,几乎把能想到的办法和技术都用上了。然而,这些措施似乎只是应急,解决了眼前,并不解决根本。特别是盲目抽取地下水,造成生态灾难。深井越打越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更使得许多河水断流,湖泊干涸。
有没有可能换个思维方向来找新水源呢?从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东面就是海洋。
而渤海离锡林郭勒最近,直线距离不到500千米。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渤海的水引入蒙古高原,甚至西部内陆呢?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协助之下,引渤海海水济锡林郭勒盟工程方案终于成形了,并接受了评估。
引渤海海水济锡林郭勒盟工程方案就是从辽宁葫芦岛取渤海海水,通过提扬工程,将渤海海水分级提升到海拔l100米左右的高度,并直接输送到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将海水直接用于胜利煤田的煤化工生产和煤发电企业的生产中,再用煤电企业的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生产出复合海盐以及其他海水化工产品;淡化的海水,除直接提供人们生活用水之外,还将用于湖泊、湿地的恢复,发展节水型农业、牧业和种植业。
可见,这是一个全新的“煤化工——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组成的循环经济系统。,它的剩余能源及产品都得到充分利用。首先是海水解决了煤炼化过程中的降温问题;其次,可以利用降温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和化学资源生产。我国的煤化工生产热利用率仅37%—45%.而剩余的近50%余热完全可满足海水淡化和化学资源生产需要,主要产品除淡水和复合海盐外,还有石膏、芒硝、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和溴等。
(节选自《海洋世界》2007年第5期)
小题1:下列表述不能说明“内蒙古生态形势已经相当险恶”的一项是
A.锡林郭勒盟60%的草原沙土裸露.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恶化之中。
B.锡林郭勒盟被沙化的草原和面积巨大的浑善达克沙地连成一片。
C.原处于额济纳盆地底部的居延海全部干涸。昔日的额济纳绿洲正逐渐消失。
D.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这两大沙漠之间的绿洲也在消失之中。
小题2:下列对“引渤海海水济锡林郭勒盟工程方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通过提扬工程,将渤海海水分级提升到海拔约1100米的高度。
B.它将海水作为生产原料进入“煤化工——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体系之中。
C.它用煤电企业的余热淡化海水,生产出复合海盐以及其他海水化工产品。
D.它将淡化的海水,主要用于湖泊、湿地的恢复,发展节水型农业、牧业和种植业。
小题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渤海海水济锡林郭勒盟工程的实施,将可能使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土裸露的趋势得到缓解。
B.煤化工生产的热利用率很低的现状,说明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效节能的潜力还很巨大。
C.因为引渤海海水济锡林郭勒盟工程无论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非常突出,所以这一工程的成功指日可待。
D.人们为了解决内蒙古干旱沙化现象做出的很多尝试都治标不治本,这是“海水西送”这一工程创想的特殊背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脑思维会漫游
美国研究人员指出,白日梦似乎是大脑的默认装置,而且有特定的大脑区域专门负责此项功能。
研究人员在今天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当人们有具体的工作要做时,他们会集中精力处理这项工作,但是一旦闲下来,其他的大脑区域则会忙活起来。
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心理学家马莉娅•马松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人们手头没有事情做,有些大脑区域似乎总是活跃的。”
当马松询问人们这段空闲时间在想什么时,人们的答案很明确。
她说:“他们在做白日梦。但我发现,在其中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不是在不着边际地幻想,而是在想今天接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
马松的研究小组给这种情形起名叫思维漫游。关于人们在没有思考具体问题或从事具体活动时大脑在干什么这个问题,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看法不一。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时候大脑并不是一片空白。
马松的小组进行了一项试验,利用比较新的机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思维活动,对大脑进行实时成像,显示哪片区域在何时是活跃的。
马松的研究小组召集了19名自愿者,在他们完成不同任务时进行脑部扫描。当自愿者坐在那里等候下达一项任务时,研究者也同样对其大脑进行了扫描。
她研究显示:“当不需要专注于一项任务时,思维通常会四处漫游,随意地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这时候的活跃区域包括大脑前端的额上叶、侧面的脑岛和后端的颞叶。
马松不确定为何会出现这些脑部活动,但她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大脑必须一直有事可做,这样它才能保证当需要迅速思考或快速做出反应时,它总是处于活跃状态。”
研究者写道:“另一种可能性是这种信马由缰的思维漫游帮助人们把自己以前、现在和将来的体验连贯起来。”
马松说:“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困于此时此地,也许我们正陷入堵车动弹不得,但却可以神游天上。”
他们总结说:“尽管思维在漫游时冒出的想法有时候对现实有用,但这些例子不能证明思维因为能产生有实用性的想法才漫游的。相反,思维会漫游也许只是因为它能漫游罢了。”
小题1:下列有关大脑思维漫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大脑不再专注于某项工作时,其他大脑区域就会忙活起来的生理现象。
B.是大脑在无事可做时思维由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的随意流动。
C.是大脑在没有思考具体问题也没有从事具体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思维现象。
D.是大脑维持活跃状态以保证迅速思考或迅速反应的一种方法。
小题2:关于大脑为什么会漫游,下列说法不符合研究者的推测的一项是(   )
A.用一直有事做来保证迅速思考或快速反应时需要的活跃状态。
B.帮助人们把原本不同时间地点的零散的体验连贯起来。
C.使人们不会受困于某时某地,因为形体受拘却可以神游天外。
D.思维会漫游没有什么理由,也许只是因为它能漫游罢了。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人们在无事可做时大脑在干什么这个问题,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虽然看法不一,但都认为大脑思维会漫游。
B.研究者认为有特定的大脑区域专门负责思维漫游,它们是大脑前端的额上叶、侧面的脑岛和后端的颞叶。
C.研究者对自愿者在完成不同任务时和坐在那里等候下达下一项任务时的大脑都进行了扫描,发现结果是一样的。
D.研究者认为,思维漫游虽然不是不着边际的幻想,但也不能由此推断大脑是为了能产生有实用性的想法才漫游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法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祸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金戈铁马的尚武精神熏陶熔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书法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目,佛像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颖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书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所论?……见与不见,一也。”这种以其标新立异惊世骇俗令人茅塞顿开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小题1: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家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法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法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法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法家推崇雄峻坚实的美。
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小题2:下列对“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唐的审美思想出现对柔糜香软醉生梦死的南朝之风的扬弃,转而崇尚雄峻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的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南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其风韵和美的传统之路。
C.初唐的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威武强健。
D.初唐的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生活是影响书法家的审美思想,影响其不同审美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B.张怀瓘对王羲之各体书法的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整个社会审美思潮的一种体现。
C.张怀瓘对王羲之各体书法的评价,敢于向权威挑战,具有振醒沉闷,开启审美思想新的一页的意义。
D.唐人为了求得自身发展,不惜标新立异惊世骇俗,彻底否定六朝审美范式,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在法国玩了几星期,买了二等舱票回国,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围城》)
B.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C.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直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死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E.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