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花篮里花儿香聂兰锋查房的时候,曹医生又提着一篮鲜花,跟前几天一样,顺手放在窗台上。这时候,早晨的阳光正好透过窗纱照过来,照得花枝微颤。...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花篮里花儿香
聂兰锋
查房的时候,曹医生又提着一篮鲜花,跟前几天一样,顺手放在窗台上。这时候,早晨的阳光正好透过窗纱照过来,照得花枝微颤。
曹医生将手插进白大褂的衣兜里,摸出听诊器挂在脖子上,笑盈盈地弓着腰伏在我爸爸耳边问:“聂大爷,今天感觉怎样?”一直闭着眼睛的爸爸浅浅地睁一条缝,稍后说了两个字:难受。接着又把眼睛闭上。
曹医生将听诊器塞到耳朵里,另一端在爸爸的肚皮上移动,问这儿疼不那儿疼不,爸爸的回答均是两个字:难受。
曹医生走后,爸爸依旧闭着眼,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拿走。
我心领神会,将花篮挪出爸爸的视线。
爸爸不喜欢鲜花。平日里爸爸在花盆里栽种的是韭菜菠菜之类,他甚至用花盆种地瓜也不养花。他说养花最浪费人的感情,浇一季的水看不两天就没了,是最不中用的事儿。爸爸还说鲜花最没个性,恋爱结婚生孩子生病都送鲜花,人死了还得被花包围着,从不讲究个喜怒哀乐,一幅同样的面孔出现在迥然不同的场合。
从爸爸生病,病房里就没断过鲜花。光那些宾朋好友就够受的了,偏偏碰上个曹医生,执著地每天送一篮鲜花。
刚把花安置在角落里,护士端着小盘子进来了,是那个态度和长相都甜美的小刘护士。该挂吊瓶了。我一边询问今天用的什么药,一边看着纤纤玉手熟练地操作。接着一位穿淡蓝色衣服的护士进来送每日清单,这是昨天的支出:4080.32元。我扫了一眼顺手将清单塞进床头柜的抽屉里。反正花多少钱不用我这个当儿子的掏。爸爸是离休老革命,药费全报。所有我能做的除了服侍吃喝拉撒就是每天将那些鲜花处理掉。
小刘护士调好了点滴的速度,用大眼睛递过来一个微笑,我刚打算把花篮送给她作为回报,曹医生又到。
曹医生依旧笑盈盈的,依旧弓着腰伏在爸爸耳边:“聂大爷,根据您老人家的情况,今天给您换个方儿。”
这时候护士长进来了,满脸的无奈:“曹主任,14床的老太太没药了,让她续费,他儿子问能不能先用药,钱他回家筹备。”曹主任的脸“呱嗒”一下拉下来,将护士长叫到门口压低嗓音说:“废话!出院!”
曹主任只用四个字就处理了护士长看来很棘手的事。
护士长走了,笑容重新回到曹医生的脸上,曹医生竖起她修长的食指:“聂大爷,今天给您换个方儿,加一个血浆。这东西缺着呢。”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独自吐着芬芳。
我盯着那些花,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富贵竹,中间一朵红牡丹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用手摸摸,果然,被众鲜花包围着的是朵绢牡丹!我说呢,深秋里怎会有自然开放的牡丹花?有也是花妖。
待到小刘护士来换瓶的时候,不等她递给我微笑,我就让她把花篮提走了。可那只绢做的红牡丹被我留了下来,刚好插在窗台上空着的石膏花瓶里。
寂寞的空花瓶一天天热闹起来,爸爸的病却不见一丝儿好转。
……
阳光依旧,花儿依旧。
爸爸的生命长度却敌不过一朵绢做的牡丹。
当曹医生踩着崭新的阳光提着花篮笑盈盈地来到病房时,爸爸已经奄奄一息,他努力地睁了一下眼,然后闭上,离开了这个满是鲜花的世界。
曹医生尽情挥洒她的悲伤的时候,我在医院门口的花店里打公用电话。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吩咐正在剪花的小姑娘:“记住了,小刘再来送花,少给她十块钱。好好一篮花,把个牡丹给留下。本来这些人买花就不花自己的钱,人情白赚半道上还有小动作,下作……”
在老板娘的骂声中,我明白了这些鲜花每天都有个周转。但我还搞不清“下作”的含义以及买花不花自己的钱花谁的钱。
回到病房,曹医生早已不在。
花谁的钱?我问爸爸,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吐着芬芳。
因为有担保,过了些日子我才去结算。在护士站遇着护士长,她告诉我曹主任调走了。本来因业务量完成得好已经提了副院长,结果因账目上的事情被人举报,她才不情愿地走了。
停了一会儿,我才说:噢。
小题1:小说分三次写曹医生给爸爸治病的经过,每一次都用大量的文字写与鲜花有关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2:曹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小说最后笔锋一转,写“我”在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对剪花的小姑娘的吩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哲人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答案

小题1:①照应题目 ②当作线索贯穿全文 ③对比反衬④逐层揭示人物性格16.(4分,每处1分)(1)曹医生是一个利用职权和贪欲谋取私利的势利小人。
(2)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对爸爸和14床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上以及与爸爸对花的不同态度上。讽刺手法:主要表现在对曹医生的语言行为和情态的描写上。
映衬手法:以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的红牡丹来映衬曹医生的性格。
小题2:略
小题3:(1)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
(2)充分揭示人物性格:虚伪、势利、利欲熏心。
(3)揭示主题:鲜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人性也已被金钱私利所扭曲。
小题4:(1)实写,爸爸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而绢做的牡丹是长久的。(2)虚写,爸爸的生命是朴实的,而绢做的牡丹是艳丽的,虚伪的。
(3)讽刺,作者借朴实无华的生命却敌不过虚伪没有生命力的绢花,来讽刺当今社会人性扭曲的现实。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花篮里花儿香聂兰锋查房的时候,曹医生又提着一篮鲜花,跟前几天一样,顺手放在窗台上。这时候,早晨的阳光正好透过窗纱照过来,照得花枝微颤。】;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 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 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 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 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 “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 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 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 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 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 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 ‘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 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 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 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 曹宏球说“***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 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 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 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 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题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话剧《茶馆》的节选,完成12—13题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
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12.吴祥子、宋恩子是什么样的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迫于生计而不得不靠抓人为生的受迫害者        B.统治阶级的鹰犬爪牙 
C.   利用职务之便敲诈勒索的流氓无赖              D.不受任何人管的地头蛇 
13.王利发的对白能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明圆滑、善于应酬          B.自私自利、老实忠厚  
C.豪爽直率、善良诚实          D.谦恭温和、狡诈机变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征服流感之历程
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继而疫情在全球多国爆发。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将给人口稠密并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是现代对付流行病的常见办法。比隔离更进一步的是检疫,即预防,防患于未然。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新加坡,随地吐痰和乱抛口香糖可以处以拘禁等刑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采用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当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时,回首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以及人类与疫病抗争的艰苦历程、医学与疾病作斗争的前行足迹,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人类的生存和正常生活正在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大到气候、环境、生态,小到我们的日常卫生习惯,都可能是疫病流行的诱因。
有这样一句话:“疫病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人类与疫病较量的变迁。我们在这个“考场”上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严峻的问题。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对流感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因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产生并迅速传播,疫情波及多个国家。
B.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经常存在于人们的各种生活物品中,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C.古人用芳香疗法来防治疾病,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其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也有一定的效果。
D.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采用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疫苗防治等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防范措施更加合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逃 离   
郭静娟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都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象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象那颗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小题1:联系全文看,“逃离”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次逃离?结果如何?(6分)
小题3:下面是原文中的两句话,请分别指出其运用的修辞及在文中的含义(6分)
(1)  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答:                                                                
(2)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 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 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表现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E.“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
F.“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文人“入世”追求和自我解脱的矛盾统一。
小题2: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3分)
A.桃花具有一种自然物的观赏价值。
B.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
C.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
D.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中国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渐形成。
小题3: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4分)
小题4:中国的一些文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作者把文人学士寻找桃花源“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原因是什么?(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