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反思“落后就要挨打”李泓冰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英法联军为了泄英法使团部分成员被清军主帅僧格林沁扣押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反思“落后就要挨打”
李泓冰
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英法联军为了泄英法使团部分成员被清军主帅僧格林沁扣押并***害之愤,焚毁了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而2010年10月,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世博会,即将在上海谢幕,同时遭遇圆明园150周年祭。一个曾经不谙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交往仪轨的国度,非但全面融入世界,并且彬彬有礼地做了西方肇始的工业化展示盛宴的东道主,甚至还被寄予把整个世界拉出金融危机泥淖的厚望。然而,在诸多方面,现在的中国仍然与一个半世纪前的祖先一脉相承,藕断丝连,在国际舞台上仍有徘徊不去的孤独感……
而圆明园,则成了中国人心头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每逢冷热交攻的坏天气,就会刺痛不已。只要是圆明园,就是永远的新闻。而有一个声音最终成了主流,且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逻辑上斩钉截铁的结论,因为出自领袖之口而勿庸置疑。圆明园的被焚也变得顺理成章。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但放在圆明园事件中,这句话若出自英国额尔金勋爵之口,像不像一句最有力的傲慢的自辩?弱肉强食、败寇胜王,这样的丛林社会法则,在人类社会屡试不爽,工业文明大行其道之后更席卷全球,印第安人、澳洲土著民族的近乎灭绝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屡屡挨打的命运,都是这一丛林法则的现实版。甚至,不仅仅在国际社会,就是在急于向现代化狂奔的中国国内,农村、农民工以及大量无钱无权的弱势群体被歧视被伤害,也在变得顺理成章——或者,这也是“落后就要挨打”准则的滥觞?然而,在后工业时代,当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时候,“落后就要挨打”已经成了一个不和谐的过时音符——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和保护弱者,尊重多元文化、尊重不同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甚至,过去被视为“落后”的生活方式,现在被冠以低碳、环保的帽子得到推崇。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重新审视“落后挨打”逻辑的时候了。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缺乏沟通,便生敌意”——火烧园明园的悲剧,直接起因于缺乏沟通,不谙规则。即使过了一个半世纪,误解带来的莫名敌意依然存在。中国惊人的古老且庞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迅速壮大……这一切确实让一直习惯于掌握话语强势的西方国家相当不习惯。事实上,有意或无意的误读或误解,往往会影响相互沟通与共同进步。对中国而言,适时适当适度地展示自己,确实是一种必要。持续长达半年的世博会,给了中国一个极其珍贵的、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机会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正如温家宝总理上个月在联合国所言,“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永远与世界同行。”由此反观150年前发生在圆明园的暴行,并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耻辱和悲哀。在这样的时刻,应该痛定思痛的,不仅仅是中国。
事实上,这样的反思在西方已经在进行中了。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的惨烈拆迁场面,与当年一位中校对火焚圆明园的描述何其相似:“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走出影院的观众,会仅仅是嘲笑遭毁的潘多拉星球的落后吗?
如果,在圆明园150周年祭的时候,我们还仅仅从“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出发,我们就不必谴责暴力拆迁、违法占地、雨后春笋般堂皇而奢华的政府大楼……
对急于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更需要的是规则意识、沟通意识、平等意识,而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选自人民网,有删节)
小题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能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已经成了一个不和谐的过时音符”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规则意识、沟通意识、平等意识成为现代化的中国更为需要的集体意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后工业时代已经落伍。
B.印第安人、澳洲土著民族的近乎灭绝以及中国在近代史上屡屡挨打的命运,都是弱肉强食这一丛林法则的现实体现,而且在人类社会屡试不爽。
C.反观150年前发生在圆明园的暴行,并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耻辱和悲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
D.尊重和保护弱者,尊重多元文化、尊重不同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甚至,过去被视为“落后”的生活方式,现在被冠以低碳、环保的帽子得到推崇。
小题2:下列关于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反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火烧园明园的悲剧,直接起因于清朝统治者缺乏沟通,不谙规则,不谙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交往仪轨,这对今天中国消除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独感有现实意义。
B.西方国家对中国有意或无意的误读或误解,往往会影响相互沟通与共同进步。对中国而言,适时适当适度地展示自己,确实是一种必要,这会让中国全面融入世界。
C.人类在工业文明大行其道之后,对待未开化的民族或无钱无权的弱势群体大肆伤害,在这样的时刻,应该痛定思痛的,不仅仅是中国,还应该有西方国家。
D.领袖之口说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逻辑上斩钉截铁的结论勿庸置疑,这使得圆明园的被焚也变得顺理成章,到今天仍有启迪价值。
小题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博会给了中国一个极其珍贵的、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机会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也阐述了这一思想。
B.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的惨烈拆迁场面,与当年一位中校对火焚圆明园的描述非常相似,这正反映出西方社会对丛林法则及如何尊重多元文化问题的反思。
C.中国是古老且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迅速壮大确实让一直习惯于掌握话语强势的西方国家相当不习惯。这与一个半世纪以来的误解带来的莫名敌意密不可分。
D.世博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让中国彬彬有礼地做了西方肇始的工业化展示盛宴的东道主,而且为把整个世界拉出金融危机泥淖做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反思“落后就要挨打”李泓冰1860年10月18日至19日,英法联军为了泄英法使团部分成员被清军主帅僧格林沁扣押并**】;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5分)
马寅初校长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园一条小道上,迎面见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卫相随(当时马寅初还在中央任要职,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别)。马校长走到我面前时,我恭恭敬敬向他问候:“马校长,您好!”他面带笑容用浙江嵊县方言回答说:“侬好。”我也是嵊县人,因此听他的口音,感觉特别亲切。
马寅初虽为校长,又在中央任职,但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见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饭厅的讲台和办公楼的礼堂。马寅初的一个重要办学理念是:大学生不能只读几本教科书,要接触社会,要见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长期间经常请各方著名人士来校演讲。他请过政界要人陈毅、李维汉、胡耀邦、陆定一、刘澜涛等,还请过当时缅甸总理吴努来北大讲佛学。他还请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民族英雄卓娅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苏联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来校作报告。每次演讲会开始,马寅初都有开场白,演讲结束必有他的结束语。他不但请人演讲,自己也经常发表演讲。
1956年上半年,我们西语系大三德语专业由一位东德教师教我们“当代东德文学”。这位老师年纪轻,水平不高,但态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同学们向系主任冯至反映,冯先生找这位德国教师谈话,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着。到大三下学期,我们得知可靠消息,说这位教师还要教我们一年。于是全班同学给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写明我们对这位教师不满的原因,坚决要求更换教师。
信寄出后一个多月,马校长才约见我班学生代表。马校长讲的话,归纳起来有三点。首先,他说同学们的信虽寄出了一个多月,但他却今天刚读到,因为一直搁在校长办公室,读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见同学代表。第二点,他说这样的教师他年轻时也碰到过,这种外国教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一个人讲一大堆,下次上课还要问同学他上次讲的内容,同学回答不出,他就骂学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讲得好不好,是否让人听得懂。第三点,马校长说他完全支持我们不欢迎这位教师再教我们一年的意见。全班同学了解了马校长的态度后,兴奋异常。然而,不久校长办公室主任就到班级来开会了,他说:这位教师明年还要教一年,因为他任教延长一年,已写进了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中方已无法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但不久后,我们的要求被在北大学习的东德留学生知道了,他们听说赫赫有名的马寅初校长也支持我们,就将这事反映到使馆,从而使德方主动提出调换教师的建议。到大四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对东德夫妇,两人都是教师,不仅有学问,课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们授课期间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所教所为使我们终身受益。回想这些,大家首先感谢的,还是当年马校长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他讲人口论不只是谈学术,他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1953年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马寅初在对浙江、江西等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浙江小组讨论。他说建国几年就增加了一个多亿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长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他认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应该有生的权利。1957年,他发表《新人口论》,一反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的论调,大胆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长太快问题,并对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新的选择。
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设》杂志上宣告:他决不检讨,决不屈从于压服,他不怕丢官,不怕火里烧,不怕油里煎,决心为真理战斗到底。马寅初的直谏遭到了压制,他被毫无理由地剥夺了话语权。1960年初,在有组织的大字报的围攻下,马寅初断然辞去北大校长之职,迁出北大燕南园,赋闲返家。从此马寅初在中国政坛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职务。但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动了老百姓。季羡林曾说过:他最钦佩的人,就是马寅初!
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2010年9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中,“我”对马寅初的问候体现了“我”对马校长的尊敬,马校长带有浙江嵊县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B.北大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马寅初的身影,因为马寅初虽然同时还在中央任要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北大的职责,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C.马寅初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这体现了这位学者除了考虑经济学问题,也充满了人性光辉。
D.在学生们反对那位东德教师的事情上,由于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马寅初校长只给了学生们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无法真正地帮助。
E.本文通过对马寅初对待学生和在人口论方面的记述,刻画了一位富有个性的优秀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
小题2:作为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文章题目为“马寅初校长”,文章主要内容也是记述其在北大的教育工作,但文中却说“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寅初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分析。(6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
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15分)
小题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
小题2:曹操误***了    后,仰天大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
小题3: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     许给董卓的义子    ,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
小题4:关羽温酒斩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但绝不背叛刘备。后来,他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带走一匹宝马,它的名字叫    。他“千里走单骑”,“过     ”,终于找到刘备。
小题5:“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小题6:宛城之战中,曹操获悉后痛失他比失去了长子和侄儿还要悲痛的人是    
小题7:曹操征张绣途中,马受惊踏毁麦田。曹操假意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犯难,谋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为其开脱, 曹操顺水推舟,    以示众人。
小题8:被曹性偷袭,射中左眼,却连眼珠拔出,大呼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的是   
小题9:“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说的是曹操和刘备         的故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四句描写中的人物分别是谁?(5分)
⑴A再四携他上炕,B方挨A坐了。
⑵C忙拉了D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D十分推让。
⑶E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A     B      C     D       E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金面具下的图坦王“真容”1922年,英国探险家霍华德·卡特推开了印有“图坦卡蒙”封印的石门,使得图坦卡蒙王陵重见天日,让现代人窥见了三千多年前古埃及法老文化之一斑。
从陵墓当年的种种情形看来,图坦王的死亡好像很突然:墓室中部分装饰潦草;有些壁画上还溅有多余的颜料;墓穴叉窄又小,陪葬品只好被另置一间。但因被拉美西斯六世法老陵墓的瓦砾覆盖,图坦王陵得以毫发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成为迄今为止封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埃及法老陵墓。
图坦王陵的墓室由两个真人大小、乌木镀金的武士雕像守卫着。里面的棺椁把墓室塞得满满的。外椁是四层木制圣拒,通体用黄金覆盖。外椁内是用整块黄色石英岩雕成的内椁,盖是用重达1.25吨的玫瑰色花岗岩制成的。庞大的石棺盖下,还有三层人形棺。最外层和第二层都是贴金木棺。最内层是黄金颜面人形棺,前后均用3厘米厚的金板制成,长1.83来,宽0.51米,重110.4公斤。棺内即是图坦卡蒙的木乃伊,黄金面具套在他的头部和肩上。
在出土的大量奇珍异宝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件做工精美、表情哀愁但又宁静的金制面具。它高约54厘米,宽约40厘来,重约10.23公斤。同金棺一样,眼镜蛇和秃鹰徽章位于前额的中间位置;面其上镶饰着各种宝石和玻璃,眼睛由石英和黑曜石(一种像玻璃的石头)制成,眉毛和眼圈则是上好的透明蓝玉;面具下颌处垂着的胡须,象征着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神奥西里斯。
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和金字塔一样,成为古埃及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人们似乎已经习惯通过这个标致而完美的黄金面具,想象法老图坦卡蒙的面容和气质。
196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专家对图坦卡蒙木乃伊进行x射线扫描,发现死者头颅骨后有颇似血凝块的阴影,这与头部受重击的损伤非常相似。于是,他们得出结论:图坦卡蒙很有可能死于谋***。
然而,2005年5月,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图坦卡蒙木乃伊的左腿有骨折痕迹,伤口的感染导致这位年轻法老早夭。至于头骨内的阴影,不过是在制作木乃伊过程中留下的。
2008年,一支由埃及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所领导的考古小组,对图坦卡蒙木乃伊实施了DNA检测和电脑断层扫描,结果显示图坦卡蒙竟然为近亲联姻所生,他是阿肯蚋顿与自己亲姊妹生下的儿子。此结论亦有相当的现实可能性,因为古埃厦法老王被认为是神的后代,所以,为了保持神圣的血统,他们崇尚近亲结婚。
最新研究成果被公布在2010年2月17日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这是目前最接近真相的科学答案:近亲结婚使图坦卡蒙罹患一些遗传性重疾,这是导致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除了身患重疾,图坦卡蒙和父亲一样腭裂,又和祖父一样足部畸形,这使图坦卡蒙不得不依赖工具行走。图坦王墓室中发现大量陪葬拐杖。“起初我们认为那是权力的象征,但他显然用过那些拐杖,因为他几乎难以站立”哈瓦斯说。
历史似乎和后世的人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人们通过黄金面具而推想并印于心中的俊美形象与新近公布的“身体羸弱,并有多种身体功能失调”的残疾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选自《文史参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图坦王陵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坦王陵因被拉美西斯六世法老陵墓的瓦砾覆盖而得以保存,才有机会让后人一窥三千多年前古埃及法老文化的踪迹。
B.图坦王陵的墓穴又窄又小,墓室中有些壁画上还溅有多余的颜料,部分装饰潦草,图坦王陵好像是仓促修建的。
C.图坦王陵墓室内的棺椁的外椁通体用黄金覆盖,内椁用整块黄色石英岩雕成,三层棺每层都用3厘米厚的金板制成。
D.图坦王陵出土了大量奇珍异宝,而那件上面镶饰着各种宝石和玻璃,前额中间位置缀有眼镜蛇和秃鹰徽章的金制面具最引人关注。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就保存完好的程度,出土文物的多少而言,图坦卡蒙王陵是迄今为止封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埃及法老陵墓。
B.利物浦大学专家据死者头颅骨后有阴影推断图坦王死于谋***;后又声明,头骨内的阴影是木乃伊制作过程中留下的。
C.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下颌处垂着的胡须,象征着古埃及神话中的冥神奥西里斯,成为古埃及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D.图坦卡蒙是身体羸弱,并有多种身体功能失调的残疾人,这个事实真相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差距太大了。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人们对于法老图坦卡蒙俊美形象的想象,似乎来源于标致而完美的黄金面具。
B.古埃及法老王被认为是神的后代,为了保持神圣的血统,崇尚近亲结婚,因此近亲结婚在当时的法老家族中可能较为常见。
C.图坦王足部畸形,显然用过墓中那些拐杖,这最新研究的成果彻底否定了墓中拐杖是权力象征的看法。
D从“X射线扫描”到“电脑断层扫描”,科技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有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
小题4:关于图坦卡蒙法老的死因,文中前后有哪几种假说?试加以概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李香州书
清吴敏树
香州三兄足下:
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学,乃不得与之并,场屋②如此久矣,其无足怪也。
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其于鄙人阿好过誉,万不敢当。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岂非平昔深慕古人奇节伟行,见时之人无似焉者,乃如鄙人之迂拙,亦以为少能自异于俗,而故深许之也?
嗟呼!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若鄙人者,既不能少有似于古人,而又欲强自异于今人,作一教官,尚不免遭诟讪、被弹射,仅自逃避而去,此独可以终老乡里,幸全其身命而止耳。今乃欲复入京师,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③,此何为哉?香州既厚爱我,又以他日非常之望见属于我,非聊用相戏云尔耶?既以愧君,又自笑也。
然所为区区欲一行者,非果自意其尚有用于世而然也,又非不自知其不合于时之人而欲侥幸于一试也。平生时读书,颇喜用意,一二所及,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而又好为诗、古文辞,文章源流、上下得失之故,差谓不迷于其心。盖京师者,非独功名富贵者之所走趋,而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如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非久留与居游,则未可也。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因香州爱我,聊具言之,他不悉。
注:①浏:湖南浏阳县。作者曾任浏阳县学教谕。②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③春官:唐武则天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世因称礼部为春官。又明清时会试在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好诸君皆不与宿:平素
B.差谓不迷于其心差:不好
C.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发明:启发阐明
D.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间从:偷偷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吴敏树“复入京师”目的的一组是
①幸全其身命而止耳②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
③欲上与古人议论④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
⑤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⑥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分析了年轻人科举考试容易考中而像友人这样的好古多学之士往往失意的现象,以此安慰友人的落榜。
B.作者认为自已迂腐不通世故,也被认为与世俗多少有点不同,得到了羡慕古人奇伟品行的友人的赞赏。
C.作者既不能稍稍近似于古人,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今人,因此既感到愧对友人的厚望,又嘲笑自己的无能。
D.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处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信中表述自己并不想求得功名富贵,而是为了到京师游学。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3分)
(2)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3分)
(3)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