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谁解其中味——关于《随想录》的随想丹 晨巴金的《随想录》是在1978年底开始写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的。刚开始时不过是应编者老朋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谁解其中味
——关于《随想录》的随想
丹 晨
巴金的《随想录》是在1978年底开始写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的。刚开始时不过是应编者老朋友潘际垌之约而写,并无长远的写作计划。只是稍后发现在该地该报发文章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因为他在经历“文革”以及前几十年的惨痛经验以后,渴望独立思考,再也不要“奴在心者”。他觉得写这样的随想,可以比较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探索;那时他又正觉得有满腔的话要说,有感情要宣泄,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汹涌而出。于是,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想法:写五本这样的随想录。后来,主要因为疾病缠身,多次住院治疗,直到1986年才完成,历时近8年。
巴老总结几十年中国政治文化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教训,坚持不懈地大声疾呼“讲真话”。
他清醒地认识到:“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我知道即使在今天这也还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他也清醒地看到此事的意义重大:“讲真话”——独立思考——言论自由——人权——道德理想的重建和人文精神的提升,这是一条现代精神文明链,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实在太重要了。他在给萧乾信中就曾说:“这些年我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光!想到这,我就悔,我就恨,不过我总算留下一部《随想录》,让后人知道我的经历,我的感情;我还指出了一条路:讲真话。”
终于,随着《随想录》五卷的出版,巴老的思想在内地也开始广为流传。巴老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自我的严苛拷问,呼唤“讲真话”的巨大现实意义……渐渐为人们所理解、呼应和支持。想到20年后的今天,开始提倡“诚信”、“求真务实”,企望用来治疗、改造被谎言和欺骗渗透在各个角落的社会顽疾。这不能不说是对巴老“讲真话”的积极认知,也说明我们的社会车轮正在向前转动。
随着历史的进展,《随想录》的思想文化内涵,也许会更加深刻显示出来。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人类,其影响将是深远的。这使我想起我曾接触到的海外的一些反应。例如,日本石上韶翻译《随想录》,几乎是每一卷都与香港出版的中文版“同步”,比中国内地出版得早。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巴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固然是由于巴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更是因为他在《随想录》中表现的深厚的人文情怀。
1986年10月,中国部分作家接待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一行,举行座谈。说着说着,水上勉说到了巴老,非常动感情。他说:“他是我极尊重的前辈。巴金的《随想录》在日本拥有很多的读者。巴老在《随想录》中说:一个人不应该在人家痛苦面前盘腿而坐。我每每读到这里,总是含着热泪。我相信这样的话也激动着日本青年读者。”
当我想到这些外国作家怀着这样的深情,有这样的眼光,相比之下,我感到汗颜。显然,我们对巴老的认知和理解,还是少了一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A.文题“谁解其中味”中的“味”主要指巴金在文革中饱受的肉体、精神上的磨难和对大量宝贵时光被浪费的悔恨。
B.本文既能“入乎其中”,深深体味巴金《随想录》中的真话,真心,真情;又能“出乎其外”,对《随想录》博大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蕴作精当的总体把握。
C.作者在对《随想录》的评述中,不仅能用一种纵深的历史眼光阐述其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能用一种阔大的世界视野观照其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
D.本文中,作者在严谨翔实的思想和文化透视之外,为了增强其趣味性,还穿***一些有关外国作家谈论巴金的动人场景。
E.文末说“我们对巴老的认知和理解,还是少了一些”,不仅流露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而且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警策和期望
小题2:章第一段中的“再也不要‘奴在心者’”的含义是什么 (3分)
小题3:本著名作家水上勉说到巴老时,引用了巴老在《随想录》中说的“一个人不应该在人家痛苦面前盘腿而坐”这句话,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4:全文来看,《随想录》在海内外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有那些?请分条作答.(8分)
答案

小题1:A,D(A主要应指巴金融注在《随想录》中的思想内涵,文化内蕴,人文情怀以及巴金对真理,文学追求的那份艰辛和执着.D其目的不是增强其趣味性,而是表现外国作家的深情和眼光,从而凸现巴金的思想,文化和人格魅力
小题1:巴金先生渴望独立思考,希望能够在不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下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探索.
小题1:说明巴金先生是一个有着非常强烈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小题1:(1)有着前瞻的社会洞察力。(2)有着“讲真话”的社会责任感。(3)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4)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谁解其中味——关于《随想录》的随想丹 晨巴金的《随想录》是在1978年底开始写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的。刚开始时不过是应编者老朋友】;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今天你“切客”了吗?
①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中国“切客”浪潮正在悄然兴起。
②“切客”一词源自英文check  in(签到),指的是一个团体,他们是热衷于用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Hon Based Services)]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他们通过软件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对于他们来说,“切客”是标榜网络和现实“双重存在”的最有效方式。“签到”不仅能引起朋友关注,还能形成自己的圈子,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
③地理位置服务(LBS)有点抽象,但并不难懂,就像《哈利波特:凤凰密令》中,那个可以显示魔法学校每个人足迹的脚印地图。社交网站应用的核心是“我是谁,我和谁交流”,微博类应用的核心是“我关注什么话题”,LBS应用的核心则是“我在哪儿”。而“我在哪儿”这一核心信息,将会衍生出大量的服务及应用。对于网络游戏,LBS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意味着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⑦现在,国内具有“签到”功能的网站也越来越多——街旁、新浪微博、即时客、游玩网……大众点评网还推出了手机版“签到”按钮。切客服务有使用便利、分享方便的特点,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中国的“切客”用户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切客应用有望为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契机。一家杂志这样评论“切客”:“数以百万的人行走在一个这样的移动设备上,它整合了互联网的数据,并能告诉用户附近的人或物……简单地说,位置改变一切!”
⑧ 当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签到”将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网络社交行为。对于“切客”而言,LBS不仅能为他们即时获得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切客”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切客”是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悄然出现的一种人。
B.“切客”是喜欢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的团体。
C.“切客”是既生活在网络又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双重存在”的人们。
D.“切客”是热衷于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外,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国内的“切客”用户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的契机。
B.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C.LBS不仅能为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即时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D.那些利用LBS经常在某地“签到”的人们,拥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朋友,从而改变社交圈子。
小题3: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臼声
马金章
山根当选了村主任,一帮乡干部来给他庆贺。吃过喝过,乡书记醉歪歪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山根,你第一把火咋烧?
山根说:建庙。
书记先一愣,然后哈哈笑起来。
山根说:真的,建庙。
书记认为山根开玩笑,说:好,你建,你建。
书记一帮人走后,山根叫来各村民组长。组长们看着狼藉的杯盏碗碟和一堆白酒、啤酒瓶子,心疼得个个木着脸。
山根说 :乡干部是来给我庆贺的,这招待费,我掏。
木着脸的村民组长知山根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不好意思地说:公客,咋能让你掏。
我掏。山根点支烟,狠吸一口:我接这村主任,账上没一分钱不说,却有五万元的债窟窿,这债窟窿,都是招待上级客人戳的。
组长们听了,像杨白劳恨黄世仁一样一个比一个激愤起来。山根压压手。他见大家静下来,继续说,乡上、县上干部,在别村吃得喝得,在咱村,不能不吃不喝……这几天夜里,我老梦见姜三娘,她坐在石臼前,一下一下舂米。我琢磨,给姜三娘建座庙吧。
听了村主任的话,组长们都想起姜三娘的故事,说:“该,该给姜三娘建座庙哩。”
有个年轻人说不能叫庙,叫纪念亭。
对,纪念亭。
说建就建,几天后,在村头两搂粗的大槐树旁,一座青砖绿瓦、飞檐挑脊的小亭立了起来。
这之后,乡里县里再来干部,山根就将他们安顿在姜三娘纪念亭旁的村食堂。他递过菜谱说:点,点,咱村有爱戴干部的传统。早年间,姜三娘自己不吃不喝,都让咱地下党吃。这会儿有了,不在乎这几个钱,点,点,山根这样一说,干部们就不忍心多点。
干部们离开姜村,说来也怪,眼前老晃着姜三娘一仰一合舂米的身影,听到噗噗的舂米声。
有干部说:真中邪了。
这事传到了县委机关,县委机关来人调查。来人认为这是传播封建迷信,责令拆除这庙。
村人反驳:这不是庙,是纪念亭。供奉的不是神,是人。来人硬要拆,村人就站成人墙,不准他们近前。事情反映到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亲自来到姜村。
山根看惊动了县委书记,谦恭地领书记来到纪念亭。两搂粗、浓阴足有半亩地大的国槐树下,卧一尊闪着幽幽蓝光的石臼,不远,就是那小亭。
山根说,书记,我当村主任后,一看村里欠的那厚厚一沓招待费条子,老梦到姜三娘———三娘魂灵不散呢。
书记心一惊,瞟山根一眼:这村主任,啥素质。自己身为书记,责任重啊。
山根不看书记的脸色,只顾讲他的故事:
那年月,一名身受重伤的地下党员,在堡垒户姜三娘家养伤。卧床的伤员顿顿都吃上香喷喷的小米饭。每天,窗外姜三娘噗噗的舂米声,声声传到伤员的耳里,看着三娘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脊背、瘦小的身子,伤员想,自己哪天才能帮三娘舂米呢?伤员的身体渐渐好起来,那天,他强撑着到臼前一看,三娘春的竟是米糠。再到厨房一看,篮里有几个糠团。他明白了:三娘每天杵臼,是用舂声告诉他家中不缺粮啊……后来,再有伤员,都住姜三娘家。村里谁家舂谷,约定似的,都来国槐树旁的姜三娘家舂。用噗噗的舂米声告诉伤员房东的殷实富足。
书记听到这里,喉结咕咚咕咚上下滚动。
书记背过脸,掏出手绢在眼上擦了擦 。
这天,书记对随从人员和村主任作了如下指示:一、拆除这个庙样的建筑物,建一座姜三娘纪念馆。款项由县财政拨付。二、抓紧征集整理与姜三娘有关的文物资料。三、保证纪念馆今年“七一”建党节前竣工。
县委书记回到县里,和有些干部一样,当夜梦见银发飘飘的姜三娘在舂米。臼声噗、噗、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邸永君
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④在这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游戏中,每个棋子的命运因人为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运各异。车是何等风光,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若被对方干掉,则不啻割肉抽筋,疼痛至极,为保其性命,则不惜以牺牲其它多个棋子为代价。马、炮也算是不枉活一世,拼***苦战,效力沙场,丢掉也令人叹息扼腕。最悲惨者乃兵卒之辈,冲锋在前,挨炮打,遭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呜呼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运万分,自强不息,拱到最后,却变成废子一般,蟹行蠕动于底线,着实可悲可怜。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里处境的真实写照。对比之下,国际象棋中虽然也有兵卒若干,但本领较之中国象棋中的同类为大,且一旦冲到底线,则摇身变“后”,法力无边,给予下层人士以安慰和希望。
⑤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⑥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⑦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⑧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而围棋和象棋就是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活的化石和小小缩影。
小题1: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5分)
A.围棋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是中国封建专制思想的体现。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落子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才是胜利;而象棋则用减法,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最终才能取胜。
E.围棋体现一种自主能动的思维特征,下棋者可以因时因势而变;而象棋则很死板,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能依照规则,步步为营。
小题2:下面不符合围棋体现中华文化的民主平等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B.下棋通过占领地盘的大小来取胜,所以双方努力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C.围棋以多为胜,越下棋子越多,直到完全占领敌人的地盘。
D.下围棋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小题3:作者是怎样认识中国象棋中的文化观念的?(4分)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围棋与象棋在表现中国文化上的区别。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英  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蒙眬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小题1: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4分)
小题2:文中划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5分)
小题3: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人与汽车的口粮之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恩·卡恩说:如果当前全世界粮价上涨的局面得不到缓解,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战争;如果这样的战争真的爆发,罪魁祸首会不会是汽车呢?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不无道理。
以汽车为代表的内燃机产品,对于气候变暖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经过很多年,终于意识到,气候变暖的结果相当严重,它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人类普遍的呼声。
从全世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美国就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著名环保人士、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为此多次猛烈抨击美国高层。随着全世界对大气变暖问题的高度关注,2007年美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一个反应:计划用生物燃料取代石油燃料。一年后,全世界粮价上涨,美国的这个决定脱不了干系。
 所谓生物燃料就是从植物中提取乙醇,代替汽油。当今世界生物燃料生产规模最大的是巴西和美国。巴西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甘蔗,美国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玉米。甘蔗对于人类,过去最大的用处是制造食糖。而玉米是世界上很多人的主要粮食,美国扩大玉米乙醇生产的规模,直接导致全世界粮价的上涨,粮食供应紧张,很多人开始吃不饱肚子。
 人们也许会说,美国用生物燃料替代汽油是件好事,难道还要任由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为何不考虑到减少粮食出口会对世界造成的后果?最为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缺粮的穷人来说,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他们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只遭受大气变暖的坏处。如今,为了改变大气变暖的后果,他们还不得不挨饿。
 汽车、汽油、气候、乙醇、粮食、挨饿、战争。这样一个非循环的单向链条,捆绑住了多少为了大国利益而被迫接受国际分工的欠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链条的危机,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寻找新的东西加入进去,弥补薄弱的环节,他们才不管是否伤害到了别人的利益。其实,如果站得远一点,人们都应该问一声:为何不能从源头开始,从减少使用、减少需求开始?
一场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许还没有车祸多,为什么我们反对瘟疫,不反对汽车?因为,瘟疫几乎让所有人都赔钱,而汽车在***人的时候,可以让某些人赚大钱。生产商和社会管理系统在增加各种安全系数,来减少死亡比例。最终,这种增加安全系数的成本,还是全都由消费者来承担。而且,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汽车的另一个负面作用又在显现,它开始与人类争夺粮食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几乎已经离不开汽车,就像是吸毒。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
小题1:下列对于“生物燃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燃料代替汽油,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生物燃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因此生物燃料的生产势必会增加粮食的消耗。
C.生物燃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和巴西,但美国的技术略逊于巴西。
D.生物燃料的生产造成了近年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汽车为代表的内燃机产品,因为存在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很大影响。
B.由于受到各界的批评,美国计划采用生物燃料代替石油,但这种做法并不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C.对于一些穷国和穷人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曾给他们带来了大气变暖的严重后果,而生物燃料的生产又可能使他们产生新的粮食问题。
D.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汽车,这种所谓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值得人们好好反思。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欠发达国家要想改变在国际分工中利益受害者的现状,除了寄望于发达国家做事从全球角度通盘考虑外,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力。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应当有很多,除了生物燃料,我们还可以开发其他新能源。
C.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它警醒人们,我们所热衷的现代文明也可能潜伏着许多隐患。
D.汽车与人类争夺口粮,就有可能造成贫穷饥饿,甚至带来战争,所以限制汽车的生产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