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文学类文本阅读夜莺之幸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雅尔塔的契诃夫故居,壁炉上方的墙上,列维坦画了一幅很简单的画——寒露打湿草地时分秋日暮霭中的一个干草垛。列维坦把这幅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夜莺之幸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在雅尔塔的契诃夫故居,壁炉上方的墙上,列维坦画了一幅很简单的画——寒露打湿草地时分秋日暮霭中的一个干草垛。
列维坦把这幅风景画作为追忆遥远、可爱的俄罗斯的礼物留给了契诃夫。
这幅风景画很简单,像列维坦所有的画一样质朴无华。你可以在这些画前站上一两个钟头,但到头来仍无法真正理解这些伤感的色彩魅力何在。
奥秘(如果可称之为奥秘的话)在于,列维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对祖国强烈的爱,展示了我们羞涩的、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爱。
我第一次看到俄罗斯中部的景色,是在二十岁上。当时正值秋季。我由基辅前往莫斯科。在距莫斯科不远处,我从车窗里看见一条落满黄叶的蓝得出奇的小河。
我把头探出窗外,一时间竟喘不过气来。为什么会喘不过气来呢?那时我还无法领悟。
如今我明白了,那时我喘不过气来,是由于高兴,由于一下子领略了车窗外寒风中掠过的祖国的美景。
我头一回来到莫斯科后的第二天,就去了特列季雅科夫画廊。我一走进侧厅,又一下子喘不过气来。我站在列维坦那幅《金色的秋天》前,泪水不由地灼痛了我的眼睛(那时我觉得落泪是很羞耻的)。这幅画表现了雄伟的、陶冶情操的美,它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以致我至今仍然无法相信,世间竟有这样的美。
在莫斯科逗留的七天中,我一直怀着惊讶、激动的心情,安静地在画廊里列维坦的画幅前度过。
我全身都在颤抖。我感到,我身上发生了不可理喻的变化。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还不清楚。
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发现了自己的祖国。我已经爱上了她,直至她那每一片不起眼的橡树叶上的最后一道脉络。我心甘情愿把当时还年轻的心灵的全部力量奉献给这个国家。
在祖国的腹地,亲身接触了列维坦的全部诗意之后,才能深刻理解和最强烈地爱上他。
我第一次和列维坦“邂逅”,是在特列季雅科夫画廊。
第二次“邂逅”,是在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林木蓊郁、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些地方渺无人烟,几乎无路可通。我只好乘坐火车,乘平底渡船渡过林中的河流。
战争结束了,灰蒙蒙的树林之上,依稀现出浅绿色的天空。空气中充溢着花儿正在凋萎的湿漉漉的那带有几分寒意的馨香。
天上露出晚霞微弱而清澈的光辉。在大地的边缘上方,低悬着皎洁、惨淡的月轮。“这就是列维坦!”我不知怎地这么想着,于是我的心像在青春时期那样怦怦直跳起来。
四周一片静谧。
蓦地,丛树中有什么东西叮当响了一声,仿佛有人碰了一下小铃铛,黑的水面上旋即响起夜莺高亢的鸣啭,撒落在睡莲丛中。
一只夜莺停止了歌唱,侧耳谛听,尔后仿佛用夜露嗽了嗽喉咙,又放声啼唱起来,奇异、滑稽的歌声在河上回荡。
不一会,许多夜莺像得到号令似的,在两岸各处的藤蔓丛中齐声啼唱起来。
朝霞仿佛因而更迅速地燃红了。入夜后就悬挂在这整片林区上空的一道柔和、嫣红的云彩已清晰可见。夜莺的大合唱愈来愈高亢。朝霞展现了浑沌的远方。
我不知为什么又思量起来:“这是列维坦的朝霞……”河对岸是一片绵延的树林。林中万物,就连最微不足道的,最平常的其貌不扬的植物——带粘性的红菇和草莓的白色小花也显得极其令人赏心悦目。
我又想起了列维坦,想到祖国大地上的一切,乃至这朵柔弱的野花,都是这样妍丽可爱。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将再也看不见这一切了,许多人会痛苦得心儿缩紧的。
注:康·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前苏联著名作家。其作品多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和前苏联的广阔生活画面。他的作品得到高尔基和罗曼·罗兰的赏识。1965年他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小题1:文中作者说:“我感到,我身上发生了不可理喻的变化。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还不清楚。”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小题2: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小题3: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请分析本文表现了怎样的爱国情怀。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国当代爱国主义表现的认识。(6分)
答案

小题1:该句从作者主观感受的角度含蓄地写出了列维坦那副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的画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作者,(2分)一方面指出了列维坦绘画技法的高妙,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分)
小题2:文章以介绍画作为开端,引起作者对二十岁时领略到的祖国美景的回忆,然后又由追述欣赏画作的过程和感受,移情于真实的自然描写而结束,(2分)在结构上层层铺垫、逐层深入,让情与景交融,结构显得自然而严谨,(2分)进而使情感表达真实、自然,表达出对祖国的爱。(1分) 
小题3:这是一篇讴歌祖国的散文,文章通过描述画作内容及欣赏画作的感受和描写祖国大地上的一切,表达了对祖国秀丽风景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2分)
中国当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对国家尊严的敬仰,对祖国荣誉的珍视,对和平民主的珍爱,在外交场上的据理力争。同时还要求人们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竭尽忠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夜莺之幸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雅尔塔的契诃夫故居,壁炉上方的墙上,列维坦画了一幅很简单的画——寒露打湿草地时分秋日暮霭中的一个干草垛。列维坦把这幅风】;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东方腾起一条龙
本报北京4月18日讯(记者朱海燕  江耀明)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由此中国“经济起飞的脊梁”挺得更直。
  上午9时,开工仪式在春阳送暖、万木摇绿的大兴举行。干练的温家宝总理微笑着拉去红绸,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揭牌。 这项世界注目的盛大活动,在和煦的东风中,仅用了10分钟。 新一届政府快捷务实的作风,和这一伟大的事件,将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当今一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全线设21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双向输送能力每年达1.6亿人。 这条投资2209.4亿元的铁路5年建成后,北京到上海由10小时将缩至5小时。 此线贯穿沿线四省三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四省三市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GDP占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黄金高地。 但历史也给我们呈现另外一面: 仅占全国铁路2%的既有京沪铁路,2007年,客运密度为4782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6277万吨公里,分别是中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2倍和2.1倍,成为地球上最忙最累的铁路。
  于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京沪高速铁路上马。 高铁建成后,京沪间实现客货分流,年货运能力将达1.2亿吨。 这项工程起步于1993年。近年来,我国围绕高速铁路技术完成了400多项科研试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铁路掌握了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经过铁路第六次提速,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成套技术,形成了自主技术体系,为京沪高铁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展高速铁路,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高速列车每人公里燃料消耗比汽车低2.5倍,比中程客运飞机低4倍,占地仅相当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的1/2。
  高速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1964年10月1日,第一条高铁在日本东海道问世后,很快迎来了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
  经过44年的提高和完善,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共1万公里高铁投入运营。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18000公里高速铁路。
  9时零8分,温家宝以洪亮的声音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后,他和10位建设者一起挥锹,为工程奠基。
  记者注意到,这个时间距1978年10月18日,邓小平登上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那一刻,将近3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京沪高铁起航铺平了道路。
  京沪之间,关于铁路的话题太多。1876年,上海至吴淞口的第一条铁路,和1881年建在北京附近的唐胥铁路,都短命告终。
  京沪高速铁路,只有在共产党人手中才能梦想成真。(选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小题1:本文的标题“东方腾起一条巨龙”含义深刻,请从修辞角度入手分析其寓意。
小题2:本文穿插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请概括说明作者主要引用了哪几个方面的背景材料
小题3:本文见报之后,反映十分强烈。有上百家媒体对京沪高铁作了报道,而读者认为此篇是最深刻、最有力的一篇。请从新闻的特点和主题两个方面,分析本文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每题2分,共6分。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认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小题2: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共15分。

母亲的闹钟响了
张健
母亲的闹钟响了,这是只装在她身体里的闹钟,准时。母亲的房间靠在马路边上,凌晨的喧闹无法把她一天的劳累惊醒的。她的闹钟就是腰,她的腰每天四点半就会开始酸痛起来,她说再躺着那简直是万般难耐的痛苦,一起来腰就不疼了。她必须起来,开始心平气和地洗衣做饭。
我问过母亲她的腰究竟是怎么回事,她说老毛病。我总想追究这老毛病的根源,她说,生下我不到第三天,就下床洗一大堆的衣服,爷爷的,奶奶的,姑姑的,叔叔的……有时,她洗完衣服还得去地里干活,她怕爷爷回来没有好脸色。她告诉我她很怕爷爷,这老头子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吼,虽然老头子死了多年,做梦做到他还是一副凶相,还是怕他。这腰就给这么折磨坏的。
母亲有时候会在屋子后面慢慢地蹲下来,替花盆里的花拔掉几棵杂草,还有一个是栽着碧绿的小葱的盆子,我怀疑远离村庄的泥巴也具有这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我对泥巴是尊敬的,它宽容于一切依赖它的事物,给它们存活下去的空间和可能。
有一天,我很认真地看完了韩国影片《远路》(又译《妈妈》),那是一个由好玩开头到催人泪下的过程。影片里的母亲在四十岁时,突然有了眩晕症,只要坐车就会头晕,甚至看到大巴经过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因此这以后的28年来母亲从未离开过这个小村。但是现在,母亲有了苦恼的事——小女儿的婚礼迫在眉睫。即便走路也要参加小女儿婚礼的母亲的第一次远行就这么开始了。
我看的时候格外亲切是因为我的母亲也如此,虽然没有影片里的母亲那么严重,但她确实很少离开过家。而现在,我的母亲也有了苦恼的事,妹妹在三百公里外的城市订婚,母亲也开始担心这一段路程能否挺得过去,但妹妹也是她身上的一块肉,能不赶过去吗?大巴在四个半小时后到了那儿。妹妹无比开心,可母亲的脸色苍白,只是坐在桌子边喝了几口水,什么也没吃;隔了一天后,母亲又要赶回来。到家后,好像大病了一场。三个月后,妹妹的婚礼在远在一千五百公里外的城市举行。尽管母亲执拗着要去,我还是阻止了。我想起了《远路》的结尾,母亲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地到达目的地后正好赶上小女儿的婚礼,以为母亲不会来的小女儿激动得流出泪来,可当她和丈夫手挽着手走上殿堂的时候,过于疲劳的母亲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带着微笑永远地睡着了……
有时候一起吃饭时,我就盯着母亲的脸,我仔细看着,我怕这张脸一眨眼也像爷爷那样消失了。母亲不知道我的心思,在这个时候她就说,多吃点菜。我嚼着那些碧绿的菠菜,真想狠狠地把光阴也嚼碎。时间停止,我们可以一辈子在一起进行富足的晚餐,而她坐在我的对面,我就可以看见她永远像月亮那样不变的脸。
在小镇的镇南东路,这里居住着一百多户人家。我家的屋檐与众不同的是,还有一个燕子筑的屋。邻居总和母亲说,干嘛让它们筑巢,脏死了,母亲笑笑,她说她喜欢燕子。仿佛看到的是多年以前,居住在乡村屋檐下的那两只。那时,我家门口常常铺满一层沙子,或者一张报纸,看起来不雅观,可母亲几乎每天都收拾它们拉下来的屎。我始终不明白,母亲能够平静到把燕子当成孩子一样,她能够宽容它们。突然有一天,我偶然抬头的时候发现燕子窝不见了,我怀疑母亲最终还是忍受不了燕子住下来造成的麻烦,一发火把它捅掉了。我问母亲,母亲说小燕子长大了,它们会在来年重新筑窝。我恍然大悟。
母亲的闹钟依然准时响着,响的时候,她又开始了反复的劳作。母亲的闹钟响的时候,我就得结束这一天的写作开始我的睡眠。我不会让她看见我,我怕她心疼,我睡着的时候她也不寂寞,她说有燕子会在屋檐下唱歌,它们好像是从老家赶来看看她的。
小题1:从全文看,“母亲的闹钟”有什么含意?(4分)
                                                                          
                                                                                    
小题2:文章主要写自己的母亲,在中间为什么又用两个自然段写韩国影片《远路》中的情节?(4分)
(1)                                                                      
(2)                                                                      
小题3:“我嚼着那些碧绿的菠菜,真想狠狠地把光阴也嚼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整合作品中的信息,用几个词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18分)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注:同“欣”)合无间。姑任举一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这首诗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诗的“见”必为“直觉”。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含有创造性。“见”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躯体,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这种现象是以人情衡物理,美学家称为“移情作用”。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残菊犹有傲霜枝”句的“傲”,“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的“来”和“弄”,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或是读者在领会诗的境界时的三个关键词。(6分)
                                                                  
小题2:“直觉的知”和“名理的知”的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请以必修四语文课本所选的晏殊《蝶恋花》上阕为例,运用朱光潜《诗论》中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字句分析“移情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近来,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欧元区是全球第二大经济集团,欧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因此欧债危机的冲击早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其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正日渐显现。中欧经贸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日益加重的欧债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和挑战也可能进一步凸显。
  希腊近日刚组建了由技术官僚担任总理的过渡政府,但任期很短,明年2月希腊将面临大选。鉴于希腊国内形势复杂,民众反改革、反紧缩情绪强烈,暴力冲突不断,加上经济仍然深陷衰退,失业率继续攀升,未来新政府能否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以满足欧盟对其提出的援助要求,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如果希腊未能按欧盟要求完成愈益困难的结构性改革要求,很可能因无法得到必须的援助而导致违约,希腊将陷入经济长期萧条困境。希腊主权债务的持有者包括中国都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如果希腊最终崩盘,传染性违约也有可能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蔓延,给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持有者带来更大损失。
   欧洲国家为应对债务危机,降低赤字,大力推行紧缩政策,主要做法一是增税,二是削减政府支出,打压了民众消费力和经济活力,对经济的负面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在当前欧盟总体经济已出现衰退迹象的情况下,欧洲国家财政仍在继续大幅紧缩,这无疑将进一步抑制欧洲未来的消费需求。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将继续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 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恶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对欧出口还将承受更大压力。
  随着债务危机的深化,中国对欧出口还将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在紧缩政策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指望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更多国家重拾重商主义政策,将出口看作摆脱危机的最主要手段。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日益庞大的中国既被欧盟视为主要的市场竞争者,又被看作出口的希望所在。欧债危机虽然增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求,但实际上双方贸易纷争也在增多。
  一个深陷危机、前景不明的欧盟不利于中欧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国领导人多次表达了对欧元区及欧盟克服危机的信心,但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还要靠欧元区和欧盟的自救。目前,欧债危机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新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不仅可能导致欧洲一体化的大倒退,还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不愿看到的。
(选自《新安晚报》2011年11月19日,作者:张健)
1、从原文看,下列是对“欧债危机”问题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欧债危机正在显现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影响,它的冲击已突破欧元区和欧盟的范围,向更大范围内蔓延。
B、鉴于中欧密切的经贸关系,欧债危机的日益加重必然对中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和严峻的挑战。
C、目前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走向变数增多。如果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对欧出口压力也将更大。
D、目前欧债危机情况非常危险 ,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全球经济都将进一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下列是对“希腊新政府”与“欧盟”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希腊要按欧盟提出的要求完成更加困难的结构性改革,否则希腊将很可能得不到必须的援助。
B、希腊若要满足欧盟对自己援助而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坚持推行不得人心的紧缩和改革政策,而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C、如果希腊不按要求实行改革,欧盟将很可能拒绝为其提供援助,从而导致违约,这对希腊经济来说,后果是严重的。
D、希腊如果无法得到欧盟必须的援助,将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困境,负面影响将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主权债务的持有者。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欧债危机既让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减缓,中国也将面临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欧洲国家大幅紧缩财政,抑制了消费需求,这将使中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的地位受到威胁。
B.欧洲一些国家应对债务危机的做法有二:一是增税,二是削减政府支出,这些做法的负面效果都是明显的。
C.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就要靠欧盟本身的自救,指望消费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
D.欧盟消费市场的疲弱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日益庞大的中国又被欧盟看做出口的希望所在,这又增加了欧盟对中国的需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