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小题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
题目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小题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
这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小题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过程。
 
 
 
 
 
 
 
 
 
 
 
 
 
 
 
 
 
 
 
 
 
 
 
 
 
 
 
 
 
 
 
 
 
 
 
 
 
 
 
 
 
 
 
 
 
 
 
 
 
 
 
 
 
 
 
 
 
 
 
 
 
 
 
 
 
 
 
 
 
 
 
 
 
 
 
 
 
 
 
 
 
 
 
 
 
 
 
 
 
 
 
 
 
 
 
 
 
 
 
100
 
 
 
 
 
 
 
 
 
 
 
 
 
 
 
 
 
 
 
 
 
答案

小题1:长安府府太爷的小男子李衙内想娶张金哥。(1分)可金哥已与长安守备公子订了亲(1分),张财主想与守备退亲,守备不答应,两家打起官司。(1分)净虚老尼请王熙风帮忙让守备退亲。(1分)王熙凤派手下(旺儿)假托贾链名义,叫人写了一封信请长安节度使摆平此事。(1分)
小题1:甘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她,误入乞丐王国。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3分)出于对甘果瓦的同情,爱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答题时要注意要点,要讲出来龙去脉,就要把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如何讲清楚,例如净虚老尼请求什么事,王熙凤是怎样摆平的。
小题1:甘果瓦到了哪,遇到了什么事,爱斯梅拉达出于同情做了什么,他们的夫妻关系是名义上的。
核心考点
试题【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小题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
扛着铁锹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3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
  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小题1: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在作者眼里,城市有怎样的特点?(6分)
小题2: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划线部分文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小题3:综观全文,分析文末“我扛着锨呢,怕啥”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题目颇有特色,作为农民典型形象的“扛着铁锹”与“进城”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映照。
B.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
C.文中描写作者在城中寻找土地播种的梦境,含蓄地表现了依恋土地、思念故乡的感情。
D.作者认为自己对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铁锹。在这里,“铁锹”已经成了一个象征物。
E.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语言也很有个性,与内容相得益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合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____________.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
小题1:应聘者对某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能保守秘密的人值得信任。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小题2: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B.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
C.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D.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小题3: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组是                     (  )
①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②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③宽容大度,善解人意;
④行事果决,遇变不惊; ⑤知识渊博,学富五车; ⑥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A.①⑥B.③④C.①④⑥D.②③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垂 钓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②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③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④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⑤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⑥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⑦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⑧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⑨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⑩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小题1:“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5分)
答:                                                           
小题2:①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4分)
答:                                                           
②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6分)
答:                                                                                                                  
小题3: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是,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思、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相思”、“爱情”和“故国之思”.
B.王维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碍这一特点.
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特质关系很大.
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味、评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酒 事
于德北  
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他当时是一家报纸的副总编,在人群里总有点面子,特别希望我能去一家好一点的高中重读。我生来就倔,小事还犹豫,大事从来是一去不回头。当时,我外语不好,数学不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我毅然选择离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
我曾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
力工的活苦,没技术,让人瞧不起,不像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电工那么气派,受人尊敬。力工像杂役,什么地方缺人都得顶上。
心中就苦闷。
苦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选择。
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大家都很着急。有一天,我被分到李师傅带的混凝土班,跟着大家打立柱。一天的任务是11根立柱,打到下午的时候,云彩就来了。李师傅抬头看看天,凭空叫了一句:“爷儿几个,加把劲,抢雨前干完了,我管酒。”
我知道这个李师傅,他是建筑公司的劳模。他有一个疯老婆,已经疯了三十几年,但三十几年里,李师傅从来没让她磕着、碰着,从来没让她弄脏了衣服,从来没让她走失过。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师傅有一个女儿,刚刚上大学,李师傅的负担不轻,平日里花钱节省人人尽知。
“真管酒?”有人问。
“管!”
李师傅平时是一个话语极少的人,他这一喊,有点一诺千金的意思,身边的人陡然增了一股劲,硬是抢在倾盆大雨下来之前,把立柱打完了。
酒、肉都有价,酒是9毛钱一斤,肉是8毛钱一盘。
六个人,围坐在工棚里,大呼小叫地吃开了。
我不会喝酒,自然往后挪挪身子,我感到有点冷。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扶住了我的后背,并用力地往回拢了拢。
是李师傅。
他把发乌的饭盒递到我眼前,说:“啁一口。”
我摇了摇头。
“啁一口。”
语气是命令似的。
我接过饭盒盖,抿了一口里边的白酒,顿时被呛得咳嗽起来。
李师傅拍了拍我的后背,鼓励说:“再啁一口。”
我抬头看看他,突然在他的目光里发现了一种异样的东西——那是父亲般的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
我又喝了一口。
是喝,不是抿。
一股热浪从喉头一直冲到胃里,又从胃里反到心上。
工友们都笑了。
那天,我喝多了,李师傅领着我,站在工棚的门口,冲着如注的大雨说:“喊一声,喊一声就什么都好了。”
说着,他“啊——”地大喊了一声,那声音撕心裂肺,神鬼皆惊。
“啊——”
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如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渗入雨水里,向四周溅落了。
“啊——”
我也叫了起来。
“啊——”
随着喊声,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啊——”
随着眼泪的掉落,我心中的块垒也一点点地坍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李师傅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孩子,喝了酒了,是男人了,不哭了。”
随着李师傅的话音儿,雨突然停了。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品中写到了两个父亲,李师傅“慈爱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体会到自己父亲身上少有的鼓励之情。
B.随着李师傅的喊声,“身后的工友们也纷纷叫了起来”,“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将劳动的热情和团结的力量抒发得真切感人。
C.作品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性格,“爷儿几个,加把劲”“真管酒?”等语言描写,将人物豪爽、直率的性格表现得生动传神。
D.作品在语言运用方面相当准确,同样表现饮酒,“啁”的痛快,“抿”的羞涩,“喝”的坦然,这些词既叙写动作,又传达心理。
E.作品以“酒事”为题,“酒”象征着生活的苦难,只有饮下这碗苦酒,才能面对这坎坷的人生。这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小题2:倒数第三段中“我心中的块垒”,在作品中具体指什么?(4分)
                                                                                     
小题3:结合作品,简析“雨”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小题4:结合作品,简析李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