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公爵花园里,堂吉诃德和桑丘被蒙上眼睛,坐在一只大木马上。公爵叫人抬来几只大风箱,拼命鼓风,让堂吉诃德误以为正在...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公爵花园里,堂吉诃德和桑丘被蒙上眼睛,坐在一只大木马上。公爵叫人抬来几只大风箱,拼命鼓风,让堂吉诃德误以为正在空中飞行和魔法师作战。然后人们点燃木马的尾巴。马肚子里装满了花炮之类,一阵爆炸便把堂吉诃德主仆抛跌在地上。堂吉诃德睁开眼,看到他的长枪插在一张白羊皮纸上。上面写着上天对他功绩的褒扬。公爵夫妇装作十分惊讶,把一场闹剧扮演得像真的一样。(《堂吉诃德》)
B.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C.贾瑞在园中调戏凤姐后,竟又跑到凤姐住处挑逗。凤姐假意殷勤,让座倒茶,并举止暧昧,约贾瑞晚上在西边穿堂儿等她。贾瑞果信其言,如约前往,在仓皇逃离之时,又被凤姐浇了一身屎尿,冻得冰冷打颤,遂一病不起。(《红楼梦》)
D.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被浇了一身屎尿”是王熙凤约贾瑞在夹道屋子中见面,由贾蓉、贾蔷泼的,同时贾瑞还被二人勒索,各赔银五十两。
点评:本题是一大亮点,通过考试的形式促使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到阅读的本位上,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切实体现。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公爵花园里,堂吉诃德和桑丘被蒙上眼睛,坐在一只大木马上。公爵叫人抬来几只大风箱,拼命鼓风,让堂吉诃德误以为正在】;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国学要对现实有用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对国学的看法也不例外。
所谓国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学问。这种学问有什么用?可以先从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来说,这种思维经验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古人总结的某种思维经验,现在已有更为高深、准确的认识乃至理论了,然而古人在对道理的阐释中却有其独特的感悟,今人看了仍能启益心智,这便有用。例如《老子》讲的辩证法是朴素的,当然不及现代的唯物辩证法高深、准确,但《老子》的有些阐述却相当精辟,因此至今看来仍有打动人心的力度。例如他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老子》第十一章,用任继愈先生译文)。现在造房子用砖块、预制板之类,这便是“有”;但如果“有”过了度,整个空间都被建筑材料砌满了,请问那房子还有什么用?因此今人分配住房十分重视究竟有多少“使用面积”。当然他也应该知道,倘若没有“建筑面积”,那么“使用面积”也便不存在了。再把这个实例提高到一般来说,《老子》就作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又如欧阳修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其中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谈”。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人心”这个东西有时很冥顽不灵,往往需要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来打动它,方能形成比较牢固的正确认识。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真理是不怕重复的”,只要不是简单的重复就行。
第二个层次是传统文化中有些思维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这就显然更表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因而不但有用,而且大有研究之必要。这种思维经验在中国思想史中是不乏其例的(如儒家学说中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但为了更少疑义而易于论述,不妨以中国艺术史中的思维经验为例。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从那以后,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中国有经验的欣赏者也都能从优秀的画作中感知“气韵”,这说明“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推而广之来看,像“气韵”这样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独特概念无虑数十。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宝库,那真是大大有用有益的事情。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加以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便是国学的任务。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但新的国学研究既然有艰巨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任务,那就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选自《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小题1:对于至今无人能说清楚“气韵”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这一现象中蕴涵的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中有些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
B.“气韵”和“气韵生动”这些独特概念只可感知,难以具体去表述。
C.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气韵”是一个美的表现,它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中。
小题2:下列属于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注意的方面是(   )
A.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实求真的优良学风。
B.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C.必须了解现实,转变观念,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D.彻底改变旧的国学研究中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研究方式。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国学”的概念有三: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作者持第三种说法。
B.作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大多数都是古人的独特感悟,具有独创性,今人理论难以取而代之。
C.作者主张国学研究要对现实有用,因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
D.新的国学研究必须了解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深夜搭便车的女人
约翰·西曼
20年前,我开出租车为生,这是一种适合我这种不想有一个老板管着的人过的生活。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其实那也是一种责任。
我开夜班车,于是我的出租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忏悔室。那些不知姓名的乘客们坐上车,就在我身后讲述他们的人生。我遭遇过各式各样的乘客,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一个搭我便车的女人。
凌晨2:30,我开车到一座大楼下,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一楼的一个窗户射出微弱的灯光。这种情形下,多数司机都是按一两下喇叭便开车离去。但我曾见过许多虚弱无力的人,坐出租是他们唯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除非我确实感到了危险的气息,否则我都要去敲敲门。我告诉自己,那个乘客可能是需要我帮助的人。
“等一下。”屋里传来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经过好一阵等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女人站在我面前,身着一件印花裙,头戴一顶帽子,帽子上别着一层面纱,活像20世纪40年代电影中的人物。
她身旁放着一个很小的尼龙手提箱。
“你能帮我把箱子搬到车里去吗?”她问。我把手提箱放到车上,然后返回去扶那位老人。她挽住我的手,慢慢走向了车子,嘴里一直不停地感谢我肯帮助她。
“这没什么,”我告诉她,“我只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我的母亲。”
“噢,你真是个好男孩。”她说。
我们坐进车后,她给了我一个地址。然后问道:“你能开车经过市中心那里吗?”
“那不是最近的路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噢,我不介意。”她说,“我不着急,我要去一个养老院。”
我看了看后视镜,她的眼里有什么在闪烁。“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了,”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的日子不长了。”
我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问她:“你想走哪条路线?”后面的两个小时里,我们驱车穿过了整个城市。她指给我看一座大楼,她曾经做过那里的电梯管理员。我们经过了一个社区,她和丈夫新婚时就住在那里。她还让我在一个家具仓库前停了会车,那里曾经是个跳舞场,当她还是个女孩子时,曾在那里翩翩起舞。
有时她会叫我在某栋楼房或者某个街角减速,然后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盯着窗外的一片黑暗。当太阳的第一缕光芒穿过地平线时,她突然说:“我累了,我们走吧。”
我们沉默地驶往她给我的那个地址,那是家养老院。“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她一边问,一边伸手掏钱包。
“一分钱都不用付。”我说。
“你也得过日子呀。”
“我还会遇到其他的乘客。”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
“你为一个衰老的女人带来了片刻的欢乐。”她对我说,“谢谢。”
我握了握她的手,走向了那朦胧的黎明阳光。在我身后,门“嘭”的一声关上了。那是一个代表生命结束的声音。
那天我没有再载别的乘客。我漫无目的地行驶在大街上,陷入深深的思索:假如那个女人碰到一个脾气糟糕的司机,或者一个因为夜班即将结束而显得不耐烦的司机呢?如果我拒绝载她,或者当时只是鸣了一次喇叭就扬长而去呢?
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习惯于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那些精彩的时刻。但精彩的时刻总是带着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外表,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
小题1: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处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妇人”什么样的心理。(4分)
答:                                                                         
                                                                            
                                                                            
                                                                             
小题3:在小说结尾处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请结合全文,从三个角度探究故事所蕴涵的意义。(每个角度不少于40字)(7分)
答:                                                                        
                                                                            
                                                                            
                                                                         
小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小说通过“我”的故事,告诉人们“我”曾经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B.“我的出租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忏悔室”,“我”常常在出租车里为自己的往事忏悔,也听别人的忏悔。
C.“我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表明 “我”听到老人身患重病,孤身一人,已决定不收车费。
D.“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 “我”拥抱老人,是出自同情,想给孤独的老者一点温暖和慰藉;老人拥抱“我”,是出自内心的感动,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
E. “小说中的“老妇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妇女,但她在进养老院前仍然想回首一下过去。门“嘭”的一声关上了之后,“老妇人”最后对别人绝望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五百次的回眸  毕淑敏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今生,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常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今生,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将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类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拔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小题1: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联系文章内容简述其好处。(6分)
小题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突然就笑了”,构成了本文独特的文脉,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小题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开篇的“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是迷信的说法,通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B.“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格,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了。
C.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抑扬法,先层层铺排今生的“瞩目”,然后揭示主旨,表达效果不同寻常。
D.作者看到绿色之后“悚然”,是因为“想到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而感到恐怖。
E.通观全文,思想是积极昂扬的,在轻松平易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入世的态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汝窑
汝窑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位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临汝一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汝窑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的成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有两部分,其一是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出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小题1:下列对“汝瓷”或“汝窑”的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汝瓷”得名于公元605 年,隋炀帝在大业初年置临汝为汝州之时。
B.“汝瓷”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C.“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本是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无意识的缺陷,后来却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装饰。
D.“汝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民窑的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耀州窑影响,属耀州窑系,不属于汝窑系。
小题2:下列属于“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最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北宋官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现今汝瓷传世品更是稀少,全世界仅存65件。
B.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C.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D.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和世人。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商彝周鼎是商周的青铜礼器,十分珍贵,能与商彝周鼎比贵的只有汝瓷。
B.通过发掘品中存在与现存的65件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以及一些可行的实物依据,古陶瓷研究人员得出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就是宋汝官窑口的判断。
C.判断一件瓷器是否宋官窑汝瓷,“香灰色胎”、“细小而规整的支钉痕”、“釉面开裂纹片”“天青色”“天蓝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D.随着研究人员对汝窑址进行的一次次发掘,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相继出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两个感恩节的绅士         
欧•亨利
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
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
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象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
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
“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
饱胀引起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老家伙来啦,”一个侍者说,“他每年感恩节都请那个穷汉吃上一顿。”侍者在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的食物——斯塔弗叹了口气,举起了刀叉。
在敌军中***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像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
一小时之后,斯塔弗往后一靠,这一仗已经打赢了。
“多谢你,先生,”他像一根漏气的蒸气管子那样呼哧呼哧地说,“多谢你赏了一顿称心的中饭。”
接着,他两眼发直,费劲地站起身来。一个侍者把他像陀螺似地打了一个转,推他走向门口。老先生仔仔细细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小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镍币做小账。
他们像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斯塔弗往北。
在第一个拐角上,斯塔弗转过身,站了一会儿。接着,他的破旧衣服像猫头鹰的羽毛似地鼓了起来,他自己则像一匹中暑的马那样,倒在人行道上。
救护车开到,年轻的医师和司机低声咒骂他的笨重。既然没有威士忌的气息,也就没有理由把他移交给警察局的巡逻车,于是斯塔弗和他肚子里的双份饭就给带到医院里去了。
过了一小时,另一辆救护车把老先生送来了。他们把他放在另一张床上。
不多久,一个年轻的医师碰到一个眼睛讨他喜欢的年轻的护士,便停住脚步,跟她谈谈病人的情况。
“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说,“你怎么都猜不到,他几乎要饿死了。从前大概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注】①1620年,英国清教徒因不堪宗教压迫,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洲普利茅斯,首批船员上有英格兰、苏格兰和茶兰夭移民一百零二人。移民定居后的次年,为庆祝第一次收获,感谢上帝的恩惠,制订了感恩节,后成为美国法定节日,一般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讲述流浪汉皮特与老先生坚持“感恩节传统”,最后一个被撑病,一个被饿
晕的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透射出人性的光辉。
B.“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文中
这两处环境描写直接表现了皮特饱餐后的真实状况。
C.老先生“好像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并在细雪中“微微打战”
“背朝着风”,这些描写只是为他后面晕倒的情节做铺垫。
D.选文用词准确,第④段“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的“鼓”字,“簌簌地扭动着”
中的“扭动”都形象地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
E.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来客观表达。这种写法更
易使读者深入故事,引发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小题2: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                                                                 
小题3:欧•亨利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6分)
在敌军中***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象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
答:                                                                 
小题4:“感恩”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