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如今,传统互联网增长速度放缓,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行业创新的全新引擎。很多基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应用产品不断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土壤中...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今,传统互联网增长速度放缓,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行业创新的全新引擎。很多基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应用产品不断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土壤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其中,微信以其创新的功能和超凡的用户体验走在同行业产品的前列。
作为腾讯公司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产品,微信受到了上亿人的关注。自2011年1月21日正式发布至今,微信用户总数已突破一亿。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微信多次占据社交类应用软件下载排行榜首,创下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成长的奇迹。
腾讯将微信的产品定位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微信本身在手机上的流行和丰富的应用将使得微信成为腾讯在手机端的平台,这和QQ在PC端的作用一样。QQ满足了用户同步通信的需求,微博满足了异步通信的需求,微信则提供更大的弹性,让用户更加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社交关系,进行人际沟通。
现在,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不再是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而是利用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连上互联网,保持在线,获取和发布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数据业务取代语音通话服务,上升为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微信的出现助推了这种潮流。
最初,微信1.0只是一种更快速的语音短邮,腾讯内部管这个项目叫“微邮件”,不同于传统的短信或彩信业务,用户仅需通过WiFi或者3G网络的支持,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完成通讯。使用时,只需按住屏幕下方的对讲键,对着手机话筒讲话,讲完后松开,软件会把你说的话发送到对方的终端上。同时,微信还能给对方发送视频、图片和文字,很多人把它称为手机“语音留言箱”。
微信2.0新增语音对讲功能,其中多人留言形式很吸引人,不同于语聊,大家是以听一条条的留言来互相对话,虽然增加了延时性,但却多了一番不同的风味。此时,人们把微信称作“手机对讲机”。
微信3.0加入了陌生人交友。两个主要功能是摇一摇和漂流瓶。摇一摇是找到与你同时晃动手机的人,漂流瓶是对陌生人信息的回应,也是QQ邮箱漂流瓶功能的平移。
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微信开放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功能,提供了更多附加服务。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构建起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
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微信4.2就做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改变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20期)
小题1:下列对于微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是在传统互联网增长速度放缓,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后,基于移动互联网本身应用而涌现出来的一种全新的产品。
B.作为在移动互联网中出现的全新产品,微信具有创新的功能,并能让用户产生不同一般的体验,因此在同行业产品中名列前茅。
C.微信是腾讯公司的核心产品,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因此,微信多次占据社交类应用软件下载排行榜首,创下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成长的奇迹。
D.微信与QQ和微博相比,更具优越性,它能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提供更大的弹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人们更习惯于利用手机连上互联网,并保持在线,随时随地获取和发布信息,从而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B.数据业务取代语音通话服务,现已成为手机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微信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助推了这一潮流。
C.最初的微信已经与传统的短信或彩信有所不同,不仅可以借助相关支持使用智能手机完成语音通讯,还可以给对方发送视频、图片和文字。
D.微信2.0增加了语音对讲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听一条条的留言来互相对话,从此,人们就把微信称作“手机对讲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3.0虽然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增加了摇一摇和漂流瓶这两个主要功能,但是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是难以实现的。
B.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使微信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自己的开放平台,从而使微信具有更多的应用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C.随着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微信将成为一个集多功能于一身的通讯服务平台。
D.微信出现以来,不断地更新,目前仍在向着创新的方向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腾讯在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中,微信能够发挥出主导作用。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偷换概念和强加因果。“普遍关注”错,原文为“受到了上亿人的关注”;另外,“受到……关注”和“微信……排行榜首……奇迹”并非因果关系。
小题2:
试题分析:以偏概全。人们只是把“此时”的微信称作“手机对讲机”
小题3:
试题分析:错解文意。可以实现与陌生人的沟通交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如今,传统互联网增长速度放缓,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行业创新的全新引擎。很多基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应用产品不断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土壤中】;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城乡有别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味道最美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 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池塘里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淡的火焰上,一条似乎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脆嘣嘣的,有滋有味。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好揣度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事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蔬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吗?绝了吗?没有!越***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种,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写满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澄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我只有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上面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的62%以上。可否这样说:如今大部分中国人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离开小山村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写了“我”在乡下吃饭、与老农亲切交谈的经历和“我”的感受,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反映的问题重大,引入深思。
B.老农在烤鱼时只放了盐,没放其他任何调料,而“我”却吃得有滋有味,觉得是味道最美的食品,这说明盐其实是最好的调料,只要有了盐,其他调料是可有可无的。
C.老农向我询问之前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后“咽下了几大口唾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说明问题在他看来确实重要,一方面表明老农城府很深,问还是不问,颇为犹豫。
D.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旁边一个偷听的小伙子主动出来给“我”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E.对于老农坦言的“城乡有别”,“我”“心中满是惘然”,说明“我”意识到了生活中一些美好东西的丧失;而“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则表明“我”对“城乡有别”现象的理解。
小题2:小说最后一段写道:“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品中的“老农”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后面加※号的几个段落是议论成分,有人认为,作为小说,这样写是多余的,不合适。你认为这样写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道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设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 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B.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
E.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3分)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C.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D.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小题3: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小题4:如何消除“提笔忘字”现象?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访谈) 
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
——访作家陈忠实
高晓春 
陈忠实,中国西部文坛代表作家之一。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 您自己说,您是在一种十分沉静的心态下写作《白鹿原》的,请问您是如何把握这种心态的?
陈:《白鹿原》一共写了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与书上的故事和人物保持着一种距离和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因此进入了这种沉静的写作心态。
这种写作心态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故事中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比如《白鹿原》描述的那段历史对于当代中国人,包括当代作家,一般来说都能脱离个人的情感因素,都能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原因之二是我完全处于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在写作开始,我就有了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体现恩格斯所讲的现实主义创作原理的精髓——我所编织的故事要完全让人物自己去说话,作家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应全部付诸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原因之三是处于一种对自身生命的感受。我写《白鹿原》时四十六岁,完稿时五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十岁是老年人的界线了。在跨入老年这个行列后,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体现我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高: 文学与现实、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陈: 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经历、感受生活。以前我们遵从***的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那时候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去深入体验,比如到农村、到大工厂、大工地,现在仍有一部分作家这么做(挂职锻炼)。我以为作家深入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到某一生活场地去深入;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全身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接触各种人物、事件。这两种都是可取的,作家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深入生活的方式。
至于历史,我们只能间接地去体验、感受了。把握历史,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住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鲁迅先生的《风波》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是因为鲁迅把握住了“剪辫子”这一具有历史特征的细节,并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真实——没辫子还怎么生活?怎么见人?留辫子时代的社会心理秩序被打乱了,剪了辫子,心理上有了恐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道德、审美标准的诞生。
从“文革”时期的“本本主义”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喇叭裤,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无不是人的心理秩序的打乱、***、适应、平衡、又打乱……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讲,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寻找到新的平衡的历史。感受历史,就应该是把握住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的真实。虽然对心理真实的感受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说人性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沟通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最基本的支点,也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情感的最基本的支点。我们为什么喜欢外国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尽管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感受到于连的情感、安娜的情感。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它不应该给读者带去阅读上的障碍,它应该与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沟通。如果达不到这种沟通,只能说是作家的感受层次浅,或者说是艺术的表现能力差。
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好作品就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作家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陈:从作家的角度讲,他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艺术的创作理想诉诸文字之后,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与同时代的人,甚至与未来时代的人完成一种沟通与交流。而读者读书的目的——如果他经历了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他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通过这部书得到验证,并且在更深层次上给了他启示,他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了解了作品中的历史。那么,他就肯定了作品中的故事,并且在心里肯定作品,欣赏作品,从而完成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家永远不要抱怨读者,作家只能努力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争取从生活体验进入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争取读者的最终认可和接受。作家其实就是活在读者这片土壤中的,读者不喜欢你的书,你所创造的价值就自然会被否定,尽管这是很残酷的。 
小题1:陈忠实所说的“沉静的心态”指什么?(4分) 
小题2:根据文本的对话内容,说说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5分) 
小题3:如果说“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读者的认可程度”,那么对于具体的作品而言,它的读者数量越多,它的文学成就与价值也就越高吗?请结合文本,试举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
小题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C.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陶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我的老师严侨
李敖
我在台中一中,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就是严侨。
严侨是福建福州人,是严复的长孙。身材瘦高、头生密发、两眼又大又有神。三十一岁时到台中一中,那是1950年8月间,他比别的老师稍晚来,但却很快使大家对他感到兴趣。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洒脱、多才、口才好、喜欢喝酒,和一点点疯狂气概,令人一见他就有对他好奇、佩服的印象。
有一次高班生踢足球,足球踢到场外,正巧严侨经过,此公也不走路了,突然直奔此球,奋身一脚,就给踢了回来。大家为之叫好,他也趁机加入,大踢特踢起来了。
1951年到了,我十六岁。暑假后进了高一上甲。正好严侨教数学,这样他就正式成了我班上的老师。
这时我的知识成长已经极为快速,在班上喜放厥词,好争好辩,颇为张狂。当时班上同学很吃我不消,王文振甚至写匿名信丢在我书包里痛骂我;施启扬(后来做了国民党的“司法院长”)喜欢同我辩,但他实在很笨,又做少年老成状,令我总要用口舌修理他。由于我张狂好辩,在严侨课堂上,也就常常在数学以外,扯到别处去。
严侨上课,才华四溢,大而化之,许多机械的题目,他自己干脆不做,反倒自己坐到学生座位上,叫吴铸人等数学极好的同学“站板”(站到黑板前)去做。
他常在课堂上聊天。有一天居然说:“我要把你们的思想搅动起来!”还有一次为了证明他说得对,他近乎打赌地说:“我若说错了,我就把我的名字倒写!”说着就用极熟练的笔画,把倒写的严侨两字写在黑板上,俨然是“镜子书法”(mirror writing)专家,我们鼓掌呼啸,师生之情,融成一片。
那个时候,我们的数学作业有专门印好的“数学练习簿”,我在练习簿中做习题不在行,但扯别的倒有一套。我来了一段“簿首引言”,引用 Oscar W.Anthoy的一段话,说:“数学是人类智力的灵魂……它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领域,告诉我们宇宙是这样的悠远,光线曾经历百万年的行程,方才照射到大地上……”后来,“数学练习簿”发回来了,在“它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一行下,被严侨打了一条红杠子,下有朱笔批曰:“我想它超越不了空时!”——这就是严侨的可爱处,他是数学老师,但他在精改习题以外,还会跟学生的引文打笔仗!
严侨真是迷人的老师,我愈来愈欣赏他。
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细述我成长的历程、我对现实的不满、我对国民党的讨厌等等,交了给他。严侨看了,对我有所劝慰。他跟我的交情,自然也就不同一般师生了。1952年我升高中二年级后,编到高二戊,数学改由黄钟老师来教。
严侨虽然不再教我数学,但他和我的交情却与日俱深。
他家住在一中斜对面宿舍,就是育才街五号,是一栋日式木屋,分给两家住,前面住的是郭大傅老师,他是江西兴国人,国立中正大学毕业。二十年后,在景美军法处坐牢,和我见过面。真没想到他还有这样迟来的红帽),后面就是严侨家。因为一栋房子硬分成二户,所以变得狭长阴暗,不成格局。
严侨约我去他家看他,我有时去。在黄钟住院后,一天严侨正好去探望,碰到我,我告诉他医生说黄老师恐怕已没希望了,严侨颇多感触。那时已是晚上,严侨要回家了,约我同行。在路上,他低声而神秘地告诉我:“你不要回头看,我感觉到好像有人跟踪我,是蓝色的。”(国民党特务源出蓝衣社,他指蓝色,当然是指“国特”。)我顿时若有所悟。
隔天黄钟死了,严侨再去医院,感触更多。当天晚上我送他回家,他约我进去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劣酒下肚,终于告诉我,他是“那边来的”——原来他是共产党!
黄钟的死,给严侨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他似乎感到人生无常、好人难长寿。
黄钟死后,严侨的酒好像愈喝愈多了。因为没有钱,严侨喝的酒是烟酒公卖局出品的最劣等米酒。他喝酒的方式是粗犷的,没有情调、没有小菜,用牙齿把瓶盖一口咬下,就咕嘟咕嘟,大喝起黄汤来。严侨喝酒虽多,但我从没看过他有泥醉的现象,他只是喝得很兴奋而已。黄汤下肚后,往往大背和醉酒有关的诗词。他最喜欢:背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每背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也总是伸开十指,双手向前推去,郑重表示不要“松”来扶他。中国国学非严侨所长,他“以手推松曰‘去!’”,自然不知道《汉书·龚胜传》中这一典故,也不知道龚胜七十九岁成了殉道者的悲剧,但他那醉后一推曰“去!”的真情,如今事隔半个多世纪,却使我记忆犹新,永远难忘。
(摘自《经典美文》)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严侨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洒脱、多才、口才好、喜欢喝酒,还有一点点疯狂气概,令人一见他就有对他爱慕、佩服的印象。
B.文章写严侨采用了多种手法,有肖像的简笔勾勒,也有语言、动作的形象描述,还融入了严侨上课、生活的细节,有力突出了人物个性。
C.文章的标题是“我的老师严侨”,但却用许多笔墨写接替严侨教数学的黄钟老师,这些“节外生枝”的内容,冲淡了主题思想。
D.作者对严侨上课时表现出的“才华四溢”、课堂艺术的“大而化之”、率真迷人的个性、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十分敬佩和赞赏的。
E.文章结尾写严侨“喝酒”的细节很值得玩味,既表现出他生活的窘境、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他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严侨性格的特点。(4分)
小题3:文中说“严侨真是迷人的老师,我愈来愈欣赏他”,请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小题4:作者对自己的老师严侨,怀念、赞赏、同情兼而有之,请你结合文意就其中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