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_...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2 期末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构思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院中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露重。
  其作用有两点: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官怨词;②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意对即可)
2、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宫女的形象。宫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意对即可)
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_】;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此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周团练副使时所作。
1、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手法。(至少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概述诗人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注释二: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
(1)词的上片描写出一幅怎样的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画龙点睛之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揉搓。
(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作者身世背景谈谈对末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几首写到秋天的诗词,根据作者表达的情感色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李清照的《声声慢》-杜甫的《登高》
B、杜牧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
C、李清照的《声声慢》-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
D、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