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金诗,然后回答问题。中秋觅酒宇文虚中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哪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感觉时难遇,讴吟意未休。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1)此诗标题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一首金诗,然后回答问题。中秋觅酒
宇文虚中
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
哪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感觉时难遇,讴吟意未休。
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
(1)此诗标题为“中秋觅酒”,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为何而觅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分析首联和尾联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秋之夜,看到月亮照着千家万户,但诗人却客居孤馆,此时此景,难掩思乡之情,感慨之时,虽独酌自吟,也难以消解思乡之愁,所以,希望能觅得更多的酒。(意对即可)
(2)首联写中秋月照着千家万户,意说此时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团圆喜庆的幸福之中,诗人借此来反衬自己在中秋月夜却远离故乡独处孤馆的哀伤。尾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说自己的思乡之愁为百年愁,以此表达了作者因眼前的酒太少,不能消愁,希望觅得千杯酒来消解自己浓郁的愁绪。(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金诗,然后回答问题。中秋觅酒宇文虚中今夜家家月,临筵照绮楼。哪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感觉时难遇,讴吟意未休。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1)此诗标题为】;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浚仪公湖亭
杨载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
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1)从写景状物的角度赏析前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弟
明·徐熥
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送杨曰补南还
清·沈钦圻
去年春尽同为客,此日君归又暮春。
最是客中偏送远,况堪更送故乡人。
(1)一般的送别诗,多从被送之人着笔,写送者与被送者的感情。而这两首诗却别具一格,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诗在揭示主题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请分别结合诗的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登一览楼
陈子龙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函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注]①陈子龙为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为挽救明朝国运,呕心沥血。此诗作于清兵入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沦丧时。②青海: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诗词中常用来代称边地。③屠龙:比喻有本领,有绝技。
(1)从全诗看,诗人登楼赋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夜起
沈木
暑夜不能寐,起步中庭中。
残月忽堕水,明河犹在空。
篱根滴清露,树梢生微风。
坐爱新凉好,先秋有候虫。
(1)古人写律诗有“双抛”技法,即诗的颔、颈两联,分承首联的前句与后句。此诗也用了此法,请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关键词是哪个?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寒江钓雪图
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注]①释敬安(1851-1912),俗名黄读山,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晚清著名的禅宗诗僧。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嚼梅花影”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