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念奴娇·登石头城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答: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言之成理亦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念奴娇·登石头城①(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联分别是怎样表现其居处之“幽”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越 台 怀 古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九章·橘颂
屈 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徒,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缀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徒,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闲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1.下面对《九章·橘颂》一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橘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这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B.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此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C.《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比喻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D.此诗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的奇特境界。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了橘树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