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①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2)“犹”应理解为“还,仍然”。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
(3)“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①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⑴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葡萄图
徐 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注]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注]:诮:简直,全然。
(1)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景?请简要说明。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本词作者赏花“却不带花归”,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