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 怀旧故居  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拟人 燕子
(2)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解析

第一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和意象。“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燕儿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归来,本应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但现在却是“愁不语”,为什么呢?原因是“旧巢无觅处”。借燕子来写自己的愁苦,“愁”字表明拟人修辞。这里以燕子旧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春仍归来。人无归处,作者大概是当时沦陷区里的人而流落他乡的,因而不胜悲凉之感。所以是借燕子来表明人物归处的。
第二题考查的构思技巧。下片“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玉关”,原指玉门关,在甘肃。“玉关”一向泛指边塞。“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玉楼歌舞”,则是对昏君佞臣、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生活的典型写照。由于南宋统治者整日沉缅在荒淫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所以诗人最后以辛辣的讽刺结束全篇:“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既然收复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若东风能将胡尘吹去,则东风便可被封为万户侯了。末句讥讽抗敌之!“侯万户”,“侯”,封侯。封万户侯,是享有万户人家的封邑的收入。所以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 怀旧故居  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答: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
自有天公管。
注 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