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分)
23.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答案
22.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2分)
23. 我同意。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分)这两句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更显体贴与深情。(1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醉花间
(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22.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22.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3.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0~21题(7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0.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3分)
2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22.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23.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杂诗 无名氏      落第长安 常建
旧山虽在不关身,   家园好在尚留秦,
且向长安过暮春。   耻作明时失意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   恐逢故里莺花笑,
不知今夜属何人?    且向长安过一春。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2)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