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1分)天净沙:秋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   无名氏平沙细草斑斑,曲...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1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无名氏曲中的“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这几句给人___________的感受,“一声新雁”的作用是_______。(4分)
2、《天净沙·秋》中将自然景物构成意象,描绘出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请就其中的一组,进行赏析。(4分)                                       
答案
1、寂静、单调;给空旷辽阔的大漠增添了动态(生机)。  
2、自然景物构成意象并置。例如:“落日残霞”,点出时间为秋日傍晚,而且与“孤村”
相配,显出萧瑟与凄清。“老树寒鸦”已含暮寒意味,加以“轻烟”环绕,更有惆帐与扑 朔迷离的情思。 “一点飞鸿”更添寂寥,但最后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结,又似乎有了一丝亮色。
解析
赏析:《天净沙  秋》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在日落时天空中来不及追随太阳的残霞照耀下,村落显的那么孤独。近处缕缕青烟中老树的枝干上还停留着乌鸦,天空中还有大雁孤单的身影。在青山绿水中,一切的一切是多么孤单与孤独。
《天净沙  无名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分成近景和远景两句,前一句“平沙细草斑斑”
是说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矮矮细细的青草,“曲溪流水潺潺”说的是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上清秋早寒”塞上就是塞外长城附近,就是河北内蒙陕西向北的地方,这句是说塞外的秋天冷得比较早。这一句总的交待了时间地点,写的是近景,是诗人眼前看到的东西。第二句以一声雁叫打破这个近景,让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顺着雁叫声从眼前的景色向远处看去的动作,远处是黄云红叶青山,颜色绚烂,好一幅塞外清秋景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1分)天净沙:秋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   无名氏平沙细草斑斑,曲】;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尘暗旧貂裘”的“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句)(4分)
(1)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3) 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 ,不思其反。(《诗经•氓》)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 ,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庭 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
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
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
我醉时眠。
1.上阕写的是何时的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上阕用了什么典故(请写明作者、篇目和原句)?(5分)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既然是“沉醉不知归路,”又怎么能“兴尽晚回舟”呢?这两句是否矛盾?根据文意回答。
(2)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作“怎”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李 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请从整体上简要说一说这两首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在艺术风格与表达情感两方面,各有怎样的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