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①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
  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后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累官至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
  【注释】①梁湘东王绎:即后来在江陵称帝的梁元帝萧绎。②具船将妻子来奔:颜之推欲借道北齐返梁,故从弘农偷渡奔齐。砥柱:砥柱山,一称天门山,为黄河中的石岛。③显祖:即齐显祖高洋。
1.文中的《庄》、《老》是道家著作,《礼》、《传》是_______家著作。
2.写出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之推早家业_____________
(2)甚为西府所_____________
(3)颇被顾眄_____________
(4)至天池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绎周军所破——乡身死而不受
B.显祖见悦之——归求救国之策
C.虚谈非所好——尔无忘乃父之志
D.显祖乃曰:“停。”——可使有勇,知方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①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对颜之推的评价(引用原文) 
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时人以此少之 
喜好饮酒,放旷任性,不修边幅
(1) 
(2)
号为称职 
(3)
1.儒 
2.(1)继承
  (2)称赞
  (3)看重(赏识、重视)
  (4)使……跟从   
3. B   
4.(1)正好遇上黄河水暴涨,之推备船带妻儿逃奔北齐,中间途经险要的砥柱山。
  (2)颜之推在军营外喝酒,段孝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齐显祖。   
5.(1)时人称其勇决
  (2)不愿事敌,冒死偷渡,忠义奋发
  (3)秉承意旨,兢兢业业,勤快敏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观鱼说
  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
  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
  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平如云,不见涯溪。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
  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
  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
  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故为之说。
  【注释】①矧:况且。
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请写出高中课本中相同文体的篇名《               》。
2.“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这句话,作者要强调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眼前的这些并不能使自己真正满足。
B.眼前的这些让自己快乐而没有遗憾。
C.眼前的这些景象够多了不要再看了。
D.自己看了足够多的景象而没有遗憾。
3.文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鱼儿在(1)环境中(2)的情状;另一幅是鱼儿在(3)环境中(4)的情状。
4.作者在文末抒发了“重余之戚”的感慨,产生这种感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命名为“观鱼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唯:只有。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秋九月,楚子围宋。宋人使乐婴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何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节选自《左传》)    
  【注】①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②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解扬宋——如:去,到。
B.郑人囚而献楚——诸:之于。
C.遂其君命——致:传达。
D.臣之也——禄:俸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楚国包围了宋国的情况下,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求援,但晋国君臣态度不一,于是晋国没有马上出师相救。
B.晋国派一个叫解扬的人到宋国去,告诉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在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把解扬扣住交给了楚国。
C.楚王多次对解扬进行利诱,让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于是按照楚王的命令说了晋国不会出兵救宋。
D.解扬认为,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臣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叫信,国家的利益要靠君主的义和臣子的信。
3.把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弦高犒秦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骰。毅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注】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师——与:参加。
B.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于周——市:做买卖。
D.则束载、兵、秣马矣——厉:鼓励。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②且行千里,谁不知
B.①师所为,郑必知之  ②尔墓不拱矣
C.①左右免胄下     ②勤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袭远,非所闻也 ②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5.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略:掠夺。
B.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没有。
C.愿足下虑之——更:更加。
D.秦之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C.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3.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樊於期“激昂大义”的一项是(   )
①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文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已危在旦夕,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
C.荆轲提出用樊将军首级与督亢地图作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提出这个计划,可谓急中生智。
D.荆轲舍生取义的精神,激动得樊将军“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