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
(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状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合,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选》)
  【注】①潆洄(yínghuí):回环曲折。②潘氏:潘木崖,戴名世之师,安徽桐城人。河墅在桐城县城西北山间,为戴名世之师潘木崖的居处。③科目:唐代以科举取士,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等名目,故称科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郭山之麓——循:沿着。
B.水之隈,山之——奥:幽深。
C.往往得而复失——几:多次。
D.尽百家之书——究:研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是潘氏之墅②文章诗歌以传于世
B.①余褰裳入②县治枕山
C.①而吾师木崖先生居②临帝子长洲
D.①过先生之墅而有慕②复驾言兮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木崖先生“优游而自乐”的一项是(     )
①茂树之下,有屋数楹
②风含松间,响起水上
③清池、袱其前,高台峙其左
④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
⑤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
⑥世莫不知有先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写景上以山岩、古木、清池、高台,点染出一个不染嚣尘、离世远俗的隐者之居的环境,兼有古朴与清幽之趣。
B.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赞美河墅附近古朴、幽深、颇似世外桃源的环境,以及表达悠游其间、心旷神怡的心情。
C.文章第二段由描写潘木崖隐居场所的环境转而引出对科举制度的议论,指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并对潘木崖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D.作者归隐山林、遁避世尘的愿望由来已久,当看到老师潘木崖的归隐之乐时,顿时无比歆羡并毅然归隐。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C
4.D
5.①县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
  ②其中落第的人,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直上。
B.而后乃今风——培:凭借。
C.榆枋而止——抢:碰撞。
D.而于地而已矣——控:控制。
8.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④不知几千里也②远而无所至极邪
B.①抟扶摇上者九万里②我决起
C.①则芥之舟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①海运将徙于南冥②时不奎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选自《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注】①箕踞(jījù):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姿,状如簸箕。②概:通“慨”,感叹。③芒芴(hū):同“恍惚”。似有若无的一种状态。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妻死,惠子之——吊:吊唁。
B.与人,长子老身——居:生活。
C.非无生也而本无形——徒:徒然。
D.人且然寝于巨室——偃:躺倒。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我们应怎样看待庄子的这种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一官——效:授予。
B.举世非之而不沮——加:更加。
C.虽然,犹有未也——树:树立。
D.彼且乎待哉——恶:怎么,什么。
2.宋荣子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的原因是(     )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鹚一样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注】①雁:鹅。古人认为,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②乘道德:顺乎自然。③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④万物之祖: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⑤乡:同“向”,趋向、归向。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木者其旁而不取也——止:停留。
B.于故人之家——舍:住宿。
C.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标准。
D.则挫,尊则议——廉:廉洁。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郎署——职:职务。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优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审察。
D.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听:听任。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育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B.①至微至陋,蒙拔擢②人非圣贤,孰能无
C.①但以刘日西山②门衰祚,晚有儿息
D.①岂敢盘桓,有希冀②皇天后土实共鉴
3.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隋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