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卢仝  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上海期末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卢仝
  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元和间,月蚀,仝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
  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有集一卷,今传。古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斯所以防前之覆辙也。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户庭之失。
  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烂,可不痛哉!
  【注】①逆党:指当时宦官结成的党羽②甘露之祸:宦官作乱引发的一场诛***之祸。
1.“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与韩愈同时代的还有__________(人名)。
2.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恶少所恐(     )
(2)为申理(     )
(3)仝复盗憎主人(     )
(4)愈服其度量(     )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朝廷知其清介节/爱其操,敬待
B.诉愈/晋是始墨
C.戒慎出入/蹑履逢迎
D.留宿/河为池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首段写韩愈对卢仝“敬待”、“益服”、“极称”的态度,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对卢仝的赞赏,本文还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柳宗元
2.(1)曾,曾经(2)将,将要(3)担忧,顾虑(4)更加
3.C
4.(1)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呢?(2)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讲在理上(或不能为自己辩解),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
5.侧面表现卢仝的品性和才华。
6.对卢仝意外死于甘露之祸的深深惋惜和哀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卢仝  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菱溪石记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则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雨然耶?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③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④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北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欧阳修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次年在滁州写下了此文。
1.写出高中课本中欧阳修一篇作品的篇名《__________》。
2.第①段交代了菱溪之石的______和______。
3.对第③段“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奇石在靠城路近的丰乐亭,把他作为当地百姓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B.丰乐亭靠城比较近,把奇石立在那里以满足当地百姓庆祝生日时好好游玩。
C.立奇石在靠城路近的丰乐亭,让人们在岁末除夕游赏观玩。
D.丰乐亭凭借离城近,推荐作为当地百姓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4.本文表达方式上有叙述有议论,试就此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画线句作者表明了对奇物应有的态度,即不要一人独占独赏,应与人一同欣赏,试对此思想观点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稿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选自《聊斋志异》)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图寺后——到,去
B.蹑迹求——扒开
C.不复赖——依靠
D.成蟋蟀笼虚——考虑到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大喜,归,举家庆贺
A.左右欲相如。
B.相如叱之。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
D.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3.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以其小,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的文字很是精彩,试就其结构和艺术表现手法作一点分析。
(1)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于肆。肆之贾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将剂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遇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也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是用不说于常目。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厩,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焉。遂儆其仆,涓其皂,筐其恶,器其溲,饲以美荐,秣以芗粒,起之居之,澡之拭之,无分阴之怠。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果以骥德闻。
  客有唁予以丧其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啮,抵以挝策,不知其蹑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逾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说骥》刘禹锡)
  【注】①剂:古买卖时用的契券。②抃biàn:鼓掌。③芗xiānɡ:一种香草。④翘陆:举足跳跃。⑤缗(mín):古代计量单位,一般每串一千文。⑥五羖(gǔ)皮:春秋时,秦穆公知百里奚贤名,用五张黑色公羊皮将其从楚人手中赎回。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之如此——易:简易
B.予方病且窭,求于肆——沽:卖
C.客有予以丧其宝——唁:慰问
D.抵挝策——以:介词,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属于“予常马畜之”和“彼(裴氏子)宝马畜之”的一组(    )
A.秣之稊秕,饮之污池/睹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
B.评其价六十缗/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
C.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啮/饲以美荐,秣以芗粒
D.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起之居之,澡之拭之,无分阴之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我不知道朋友伯氏送给我的是一匹好马,而以常马待之,提供的居住环境很恶劣,喂养的方法也不对,后来也只能“以常马”卖之。
B.裴氏子看出这是一匹好马,就出高价买了它,用养马的最高境界饲养它,后来,这匹马果然以良马著称。
C.我虽然失去宝马,但仍能以洒脱的心态对待,是因为我清楚这一匹马即使在自己手中,最终也很难实现其宝马的价值。
D.文章名为《说骥》,实为借“骥”说人,阐明“宝与常所在遇也”的道理,同时也抒发了因伯乐难遇而常导致人才埋没的感叹。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日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选自《古文观止》)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高召入为给事中——第:等第,等次
B.令贤也——诚:的确,实在
C.亦其泽而有荣也——被:蒙受
D.展玩太息——太息:长叹
2.下列各句均能表现魏用晦和吴县百姓情谊的一组是(     )
①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②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③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④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⑤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
⑥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概述吴县名山胜迹,洋溢着自豪之情,也在概述中交待《吴山图》所绘内容,为后文集中笔墨叙事发议作了准备。
B.绘《吴山图》相赠,以山水长伴君身表达了吴县百姓对魏用晦的难舍之情;也以心中常记吴中山水,表达了希望魏用晦莫忘吴地人民的期盼。但由“好事者”一词,隐现了作者对此不以为然的态度。
C.以韩魏公离开黄州四十年仍写诗表达思念之情的旧典,突出魏用晦对吴县恋恋难忘的深厚情谊。
D.末段叙议结合,交待作记由来,也交待作记目的,既感念魏用晦的惓惓深情,也以吴县百姓将铭德于心来表达慰勉之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伯夷——让:责备
B.伯夷、叔齐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
C.扶而之——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宗: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①亦各从志也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